《金刚川》经典影评有感
《金刚川》是一部由管虎 / 郭帆 / 路阳执导,张译 / 吴京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刚川》影评(一):满足好奇心吗
电影《金刚川》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将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网络上有一篇关于抗战英雄张振智的文章,主要就是讲金刚川的故事
想看电影的小伙伴购票
《金刚川》影评(二):希望比八佰过瘾
8⃣️佰看完略有失望,战争场面还是有点少。反正没黑鹰坠落过瘾。抗美援朝好题材,但是金刚川感觉没长津湖,松骨峰亦或是上甘岭更有看头,毕竟一个阻击战,一个是修桥,不知道能有多少短兵相接,难不成全是轰炸戏份?如有错误还请指正,对金刚川那段时期的抗美援朝不太了解。貌似是第四次战役?个人感觉前三次战役最有水平,第五次就不提了……
《金刚川》影评(三):全面的正视历史
《八佰》那边都说要正视历史,这非常对,我们要肯定国军的贡献,也要正视我们自己的历史吧?抗美援朝志愿军虽然击退了美军,但也献出了巨大的牺牲,众多开国功勋将领牺牲,无数在解放战争中立下功勋的子弟兵血洒异国他乡,之前估顾及中美关系,抗美援朝一直不让拍,现在让拍了,我觉得应该多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看吐了,抗美援朝更能提现战争的残酷,那些一个个说要正视历史的,你正视国X党,也得正视H党吧?
《金刚川》影评(四):隐约觉得同《敦刻尔克》的形式有点相似
看到简介里出现“解构”“不同视角”等字眼,又同是战争片,隐约觉得这部电影同诺兰的《敦刻尔克》在结构与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且不讨论从“术”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它似乎很重要但又似乎那么不重要(当然了,作为一个影迷我同样很期待)。从“意”的角度来说,这却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电影了,更确切的说我们太需要这类电影背后所承载的那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需要铭记的历史,还有精神。
致敬那群最可爱的人,那群最酷的人。
《金刚川》影评(五):八佰给骂成这样,金刚川必须这么拍!
1、不能光拍金刚川呀,你看上一部,拍了四行仓库,群众跺着脚骂为什么不拍苏州河?所以,新作要把金刚川前前后后的历史都拍上,《战争与和平》还七个小时呢,咱拍70个小时,把东北周边前七十年后七十年都拍上,给放映厅加床,观众就住里面!
2、得符合史实呀,观众说了,守四行就死了一个日本兵,万恶的国军也就死了3个,不同的资料还对不上呢。所以拍金刚川咱这样,放十分钟停一下,把相关的史实和数据走一遍字幕,必须是各种版本都摆上来,满足各种观众需要,然后接着放,样式参考《星球大战》的片头字幕,放一段走一段字幕,70个小时呢,有得是时间。
3、得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和歪屁股,这个非常重要!首先从人员上,管虎黑历史太多,换掉!张译是管虎的死党,在八佰里黑了一把爱惜生命的中国人,换掉!就让京哥自导自演,绝对好看!
《金刚川》影评(六):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
先看看下面来源于网络的电影剧情大概:
电影《金刚川》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将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网络上有一篇关于抗战英雄张振智的文章,主要就是讲金刚川的故事。 金刚川是一条河,金城战役打响后后勤物资需要通过桥运到前线,张振智等人受命要在这里架起称重桥。他和战友们利用敌人炸断的木料,七天七夜真的建好了,可敌人出动了飞机,把7孔桥炸得只剩下了两孔,桥不能用了。张振智带着全连冒着枪林弹雨修桥,在这次任务中,敌人在载重桥周围共投下了近千枚炸弹,还有2500多发炮弹,可全连一直坚守到运输车通过为止。不知道在电影金刚川中,这位英雄连长会由吴京和张译谁来饰演。
刚刚看完管虎导演战争作品《八佰》 ,在此联想一下《金刚川》这部电影,抗美援朝这个战场发生了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了,比如我们熟知的邱少云还有黄继光等等,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当然也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高光的时刻,所以对于这样的故事我是非常期待的,加上导演以及主演都是非常靠谱的幕后台前,所以有理由相信这部电影定会精彩万分的,电影官方定档10月25日正式上映,希望能够如期上映,我们拭目以待吧!
《金刚川》影评(七):我对金刚川上映前的看法
我觉得金刚川的诞生就是一部政治宣传片,在中美温战背景下拍。政治气氛不对,立马拍摄一部抗美援朝,而且你看宣传的点和上映的时间,等等无不传递一个信息,抗美援朝7 0周年几个大字非常醒目。不说电影好不好,“共”这种煽动民众企图非常不好!你平时也可以拍为什么非得温战时拍,中美现在这种紧张局面,拍这样的电影用意很明显!宣传煽动民众对美国的反感的目的。反过来想如果中美又缓和了是不是又拍中美关系融洽的双方合作的电影?突出抗美援朝70周年的字眼等等,外国民众一眼就能看出这部片子多么低级,格局太低,带有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那也就很难获得外国人的普遍关注。电影要走出国门,不能老是国内民众自嗨,那样票房再高也拿不出手。拍电影可以迎合市场,迎合需求,是没错的,但是作为电影就不应该带有强烈的政宣色彩。 拍也就罢了,我谈谈作品本身。虽然我很喜欢张译吴京等主演,管虎导演也拍出了很多精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可是这部电影从爆出的信息来看,时间太赶了,为了赶工期,2-4个月的拍摄制作,这种违反了战争片的制作程序,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形式主义。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么短的时间,能拍出什么好电影,而且这是一部战争电影,要求本身更高! 第三说说我对战争片看法,战争电影我们一直是拍儿童片,在还原战争场面,战场惨烈,血腥方面真的太次了!而且从这部电影中出的信息来看拍的不高明。真正拍的好的战争片除了具备惨烈的战场还原,人性的展现,还有人物的故事的完整。最重要是突出人性的光辉和反战思想!这部电影标榜的爱国情怀我觉得是对的,但是立意不高明。拍出反战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从事实来看朝鲜战争本就是一场第三国热战的战争,真正受苦的是朝鲜人民,几百万人死亡,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朝鲜半岛的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无论怎么说都不能不尊重这一点,如韩国人自己拍的《太极旗飘扬》,《高地战》这些精品,他们都不只是站在韩国人自己的立场,他们客观公证的看待那场战争。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他们因为不站在韩国人立场,而是反思整个战争所以拍出两边互相屠杀平民情况,以及各自的战争态度。所以拍的非常好,拍出整个朝鲜半岛的苦难。通过一个个小人物,拍出战争的残酷,战争对于整个民族整个半岛的伤害。这些都是非常公正,客观的看待那场战争。 最后我想说如果拍不出反战思想,就只能在国内自己闹腾一下,作为政治宣传片,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金刚川》影评(八):吴京X管虎,这部抗美援朝战争大片太猛了
两个月前的8月14日,《八佰》举办了全球云首映礼。
影片主创兵分两路:
华谊兄弟CEO王中磊,带着王千源&姜武在北京。
导演管虎则和张译&魏晨在辽宁丹东,现场还有吴京。
为什么要兵分两路,为什么是这样的组合?
今天,答案揭晓!
管虎X吴京抗美援朝战争大片
《金刚川》定档10月25日
消息刚一公布,口袋君的几个影迷微信群炸了!
一方面,被影片满满的商业元素所折服。
【吴京+管虎+抗美援朝+战争大片】
这配方的化学效应~啧啧~各位品一品,请细品。
另一方面,惊叹此片的拍片手速。
《八佰》8月上映时:管虎正在和吴京拍新片。
《八佰》10月下映时:金刚川拍好了接档上映。
之所以那么十万火急,理由很简单:
这是一个由上而下发起的大片项目,有着很明确的Deadline
适逢中朝建交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以及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的特殊时间节点:
3月立项、8月开拍、10月上映
就是为了赶上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好日子: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2020年10月25日,《金刚川》必须如期上映。
由于时间实在太赶,
现在关于《金刚川》的具体信息非常少,预告片都来不及做。
不过,口袋君依旧挖到了不少料!
10点干货:
01
《金刚川》由管虎、郭帆、路阳分别在三地取景同步执导拍摄
最终将从三个视角讲述同一个战争奇迹:
工兵将桥修好后,被美国空军炸毁,又再度修好。
02
此片目前曝光了5位卡司。
两位是超级大牌:吴京&邓超。
另三位均演过《八佰》:张译(老算盘)、魏晨(朱胜忠)、李九霄(刀子)。
网传投资成本4亿人民币。
0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大片想要去朝鲜实景拍摄,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两部抗美援朝大片:
管虎吴京的《金刚川》和刘伟强张涵予的《血战长津湖》均选择在了辽宁丹东取景。
这个与朝鲜仅一江之隔的东北小城,能非常好地还原历史。
04
《金刚川》主角原型名叫张振智。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2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
2003年过世,抗美援朝志愿军工兵第3团3营9连连长。
这位志愿军立战功无数,回国参加英模大会,毛爷爷两次接见他。
晚年,有记者采访他
“老爷子,你最难忘的一次战斗是哪一次?”
张老英雄毫不犹豫地说:金城战役。
05
金城战役,1953年7月打响,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
彼时,美国政坛风云突变。
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上任。
后者曾在总统竞选中承诺:尽早结束朝鲜战争,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
然而,南朝鲜李承晚政府,却继续强制扣押朝鲜俘虏军人2.7万人。
为了彻底让对方死心,毛爷爷霸气下令彭老总,用武力打击南朝鲜。
经过了15天的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迫使南朝鲜和美方签署了停战协议。
让美军高层悲叹:
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06
金城战役打响后,军用后勤物资需要运到前线。
金刚川便是必经之地,河面宽60米,水流湍急。
河上原来有一座大桥,却被美军用飞机狂轰滥炸,彻底废了。
没有了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
张振智等人受命要在这里架起载重桥。难度系数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但他丝毫不退缩: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07
张振智带领战友先去伐木做木排。
被敌军发现后,马上派空军轰炸这一带山林。
顿时,山林一片火海。
张振智将计就计,先让战友们隐蔽起来。
轰炸结束后,
他们将炸断的树木收集起来,快速捆扎成木排。
就这样,经过了七天七夜后,全连官兵在张振智的带领下,在岩里渡口,硬是架起了一座载重桥。
08
美军侦察机马上观察了这种情况,
出动了24架黑寡妇P-61战斗机。
两个小时内,向载重桥投下了700多枚炸弹。
七孔桥被炸得只剩下两孔,桥不能用了。
同时,金城战役前线,打得非常胶着。
部队的弹药很快就要消耗光了。
军用物资再不送上去,会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
09
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团团长、政委、参谋长都来了
对张振智传达了志愿军最高层的指示:
必须在一个半小时内修好桥梁!完不成任务,军法处置!
张振智立刻带领全连官兵们,二次架桥。
10
敌人的轰炸愈发猛烈,上千枚炮弹在张振智和战友们旁爆炸,他们冒死用自己的生命撑起了桥梁
尽管头部、肩部等多处受伤,但张振智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架桥。
没想到刚一架完,又被敌方空军炸毁。
就这样,
张振智不屈不挠地带领志愿者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了37米长的桥。
活生生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彻底保障了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
给身处最前线的战士,输送了救命的炮弹与武器。
在电影中,这位英雄连长的扮演者,基本将在吴京和张译中二选一。
▼
70年前,为了避免“唇亡齿寒”的时代悲剧,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两年零九个月,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很多史学家认定:
正是中国70年前抗美援朝的胜利,彻底浇灭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经此一役,
中国也彻底从人人蔑视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国际政治力量的一极。
70年后,全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大发展,让美国感受到强大压力,处处针对我们。
抗美,已是当下的时代基调。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
天时、地利、人和是一部电影票房大爆的根本原因。
显然,拍片手速惊人的《金刚川》已经占尽了当今中国电影行业最顶级的资源。
随着漫威年度大片《黑寡妇》宣布延档到2021年5月7日,2020年的北美电影市场彻底偃旗息鼓。
因此,口袋君很有信心地预测:
2020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将会在这三部影片中诞生
●八佰
●我和我的家乡
●金刚川
【吴京X管虎+抗美援朝+战争大片】这配方的药力实在忒猛了!
《金刚川》影评(九):管虎、张译、吴京、邓超,10月最期待的是院线新片其实是这部
引子
昨天,战争片《金刚川》宣布定档10月25号——没错,之前的传闻被证实了,只需要再等整一个月,就能看到。
看到定档,第一感受是:
在这个好莱坞大片纷纷逃往2021年的当口,身为影迷,对国产电影的感情,一下子升温了不知多少个加号。
从8月底看到第一张概念海报,再到昨天正式定档。对《金刚川》的好奇与日俱增:
这个班底加上这个故事题材,国产战争片这次又会有怎样的惊喜?
细想后又觉得:
对我们观众,有优质新片看总是好事;对中国电影,这或许也会是电影工业积累经验实现进步升级的好机会。
不过,对我这个学历史出身的写字者,对《金刚川》的期待,自然又离不开这个历史事件本身。
虽然目前曝光的料儿还不多,但不妨碍咱们好好聊上一聊。
1.
期待
前一段跟大家重点聊过一次国产战争片,也对战争片这个类型做过总结。
可以肯定的是:
作为上世纪最重要电影类型之一,战争片所能承载的主题表达,基本已经被讲述殆尽了。
从1.0的伟人史诗,到2.0的英雄讴歌,再到3.0和4.0的战火无情与反战批判,我们对人类千年战争的呈现与反思这个任务,在上世纪就完成了。
《从海底出击》(1981)
大家能看到,近1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片创作,也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这正是我期待《金刚川》的第一个理由:
虽然国外的战争片表达欲望在下降,但我们可不是。
尤其现在技术水平达到了,中国有太多太多大大小小的战争历史,值得、也应该被搬上大银幕。
第二个理由是:
这注定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战争片。
没错,战争片的主题表达很难再有突破了,但对战争本身的呈现,依然有丰富的空间。
比如《金刚川》展现的,朝鲜战争中这场看似不起眼、实则十足关键的战役。
贴一下电影的简介:
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四个关键词:
三个视点、工兵桥、屹立不倒、奇迹。
这个故事到底有多值得被讲述,我们下面再展开聊。但一部以工兵为主角的战争片,放眼电影史,已经是非常少见的了。
第三个理由:
这注定是一部在当下会产生强烈时代价值的战争片。
不是借古喻今,也不是借古讽今,而是借古醒今。
而这三点共同指向的,其实是一件事,即很多人并不熟悉的、那场67年前的金城战役。
2.
回望
1950年6月25号,朝鲜战争爆发。
初期北朝鲜军队势如破竹,节节胜利。9月15号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登陆仁川后一路北上,直逼鸭绿江。
10月19号,领土受到严重威胁的中国宣布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作战。到10月25号,志愿军打响了入朝的第一枪,近三年的抗美援朝由此开启。
电影《金刚川》的大背景,则是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1953年7月开始的金城战役。
而金刚川,其实是金城前线一条河流的名字。
即,电影的主线故事,不是正面战场的厮杀,而是围绕河上那座重要性堪比生命线的工兵桥展开。
如果说抗美援朝中诞生了很多战争奇迹的话,金刚川或许就是最后那个。
金城战役开始前,敌军为了完成封锁,昼夜触动飞机狂轰滥炸,河上的大桥很快被炸断。当时,志愿军工兵团3团3营9连接到任务:
7天之内,必须在金刚川的渡口,造出一座载重桥,并保证它畅通无阻。
先不说金刚川河宽60米,水流湍急,在敌军空中火力压制的前提下,这么短的时间架起一座桥?难度堪比登天。
电影《金刚川》讲述的,就是这段战争奇迹。
其实在70年代,我们就拍过一部和这场战役很相近的战争片《激战无名川》。
它改编自当时的同名小说——看当年的连环画封面,工兵以一肩之力扛起了飞奔的火车,夸张得倒也传神。
不过,电影受限于那个时代的表达,加上技术水平的落后,如今再看,显然早已过时。
每个时代当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而无论从电影工业水准还是重新讲述传奇哪个角度,如今把金刚川搬上银幕,可以说,时候到了。
这个所谓的时候到了,还包括,今年的10月25号,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
纪念和怀念,是《金刚川》最直观的那个时代意义。
而如果我们继续往深了看:
电影的主角是工兵,他们在战争中的职责,是修桥铺路,是扫清障碍,是保驾护航。
简单说,他们是战争中最不起眼、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一群小人物。
我们这些后人,可以将金刚川称作奇迹,但回望当年,这不过是身为工兵的职责,而已。他们只是在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而已。
所以我想,在传递爱国情绪之外,这个故事和这群小人物,显然还有着更具当下性的时代意义。
3.
还原
最后,我们必须回到电影本身。
金刚川固然传奇,但如何以艺术形式还原,难度也不小。
目前已知的是,《金刚川》有三位导演管虎、郭帆和路阳——这三位,都是炙手可热的类型片创作者。
而电影也将以三个叙事视角展开,具体是怎样的视角还不得而知,但这样的形式和结构,总是让人心生期待。
尤其是别忘了,这是一部战争片——玩结构的战争片,实在是不多见。
同时,三位导演的具体分工,如何执行,也是我很关心的内容。
这些未知,之后慢慢了解,再聊聊已知的:
演员。
昨天的定档,同步官宣了主演阵容:
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
基本上,我们可以视为这是一次中生代与新生代硬核演员的小范围集合。
张译和吴京去年在《攀登者》的合作,是我对那部电影最大的记忆点。
他们像是一个矛盾又和谐的组合,性格上对冲,甚至价值观都有分歧,但向前的方向,是一致的。
落回到《金刚川》,我总觉得,他们俩这次的搭档,可能会是那样一个组合的延续。
对冲与分歧背后,是惺惺相惜。
李九霄和魏晨,亦是如此。
一个坚韧中带点执拗,一个憨厚中带点强硬——都符合我们印象中军人的模样。
而且,他们脸上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气神儿,更是打动我。
最后是邓超。
很多人可能对《集结号》邓超饰演的军人赵二斗印象有些模糊了,作为男二他和张涵予饰演的谷子地,是战场上过命的生死之交。
更重要的是,那是他从电视剧转向电影的第一步——个中意义,不言自明。
这次在《金刚川》,十几年后再次出演战争片,个中意义,同样不言自明。
而且,说句个人想法:
我真的很怀念,那个出演严肃角色的邓超。
作为规模不小的战争片,相信后续还会有更多演员阵容曝光。事实上,对演员来说,越是这样的严肃题材,就越有可能成为一次丰富银幕形象的好机会。
所以,我对演员的期待是:
演过多次军人、各种类型都游刃有余的张译,能否再次带来新的惊艳?
银幕形象深入人心的吴京,是否会在硬核之外呈现更丰富的那一面?
看起来戏份颇重的李九霄、魏晨,或许就是电影最大的点睛之笔?
以及,严肃回来的邓超,会在电影中承担怎样的作用?
而且,前面也说了,《金刚川》拍的,是一群不起眼的战场小人物。
如何把这些几乎被遗忘的英雄,诠释得有血有肉,是我对《金刚川》最大的期待。
结语
目前电影还有太多是我们未知的,除了期待,似乎也只能是各种主观的猜测。
不过,当故事、导演、演员三个核心架构摆出来,以现在观众见多识广的成熟度,对一部新片大可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有人说,《金刚川》这一定档,国庆档之后国产电影的势头,算是续上了。
而我只想说:在当下世界电影这个惨淡的大环境下,我们还能在10月看到这么多优质国产大片,这事儿本身,已经足够满足了。
中国电影加油!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