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忠读后感摘抄
《情与忠》是一本由孙康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与忠》精选点评:
●不论古今中外,诗歌真是我的最不爱。。。
●謝正光以為此書抄襲陳著
●晚明的志士,都是为着不可为而为之的执拗。“国破山河在”在陈子龙的笔下俨然变成了“国破山何在?”的顿足悲泣,1645-1647,孤臣孽子漂泊天涯,这时的诗作远比甲申前的情绵悱恻合我心意,不禁想,若是卧子愿填豪放词,该是何等气象?但令君心识故人,绮窗何必常相守,倒是离怨中别样的亮色
●一塌糊涂,一天世界,怎么会烂到这种地步,好歹也是大佬+在中国长大,怎么写出来的书像一个美国大三文科学生的期末作业一样,一点基本的汉语读解能力都没有。对的地方全抄陈寅恪,抄还抄错几十个地方,原创部分是在陈寅恪的考据+解读上配上一些文学理论大词儿,也不解释,就哐哐往上堆。柳如是部分全引别传,连戊寅草都懒得看,书末附的二十首梦江南,注释连抄都不会抄。给我气疯了。
●比起陈子龙和柳如是之间的诗词姻缘,我可能更倾向于去了解钱谦益和柳如是之间的爱情故事(因为不了解陈柳故事,所以我或许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作者分别分析了俩人的情词与忠词诗,最后再将情词与忠诗相结合再分析从而照应书名??有点懵。感觉印象最深且有用的部分还是附录,是对明清女诗人选集及其采辑策略的介绍,因为看这本书之前刚好在老师课堂上讨论了“彤管”一书的部分内容,所以对于明清女性作家及保存她们作品的书如《国朝闺秀正始集》等有一定的听闻,#11月29日读完,拖到现在来补打卡
●读到38页就痛到读不下去了……
●星是给人的,心痛……
●陈子龙的诗词表现有差异,文类特征
●适合快速略读
●书前附有陈柳简略年表,书后有孙康宜先生自己在女性诗词研究方面摸索过的几本集子的解说,至于关于诗词的那部分倒没有特别之处
《情与忠》读后感(一):毕竟是翻译过来的
语言感觉怪怪的,可能是英语和汉语两种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吧。
柳如是自从陈寅恪大师表彰其事迹后,近年已大热,俨然与李香君、陈圆圆等齐名,成为永久的话题。当然,柳所交往的多是当时第一流的名士,如钱谦益、陈子龙,都是明末清初响当当的人物。钱虽气节有亏,但其文学造诣不容忽视,不可以人废言,这点与周作人等类似。而陈子龙,则更是云间巨子,一代伟丈夫,为大明而死,堂堂正正。其全集也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值得一读。
《情与忠》读后感(二):临书已是无多泪
如果看足《万象》上的零散文章,你会发现孙教授的文采略逊于海外学界华人如夏志清、李欧梵、杜欣欣、陈之藩等,但是文采不同于文才,孙教授之所以在耶鲁教职显赫,与其在古典诗词领域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只是不善将文才与文采相结合罢了。仅就文史功底而言,比陈之藩教授的夫人童元方那可深厚得多!
回到这本书,个人感觉是:第一、孙教授对陈柳二人相识、相知、同居、分离、别后往来这一系列的年表掌握不足,造成谈到某首诗词的唱和,给不出一个确切时间来,只好把话题推远。第二、所有的史料,几乎全部采自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而陈先生的著作,很多东西都有捕风捉影之嫌。第三、动不动就把秦观的《踏沙行》、《鹊桥仙》搬出来烘托陈柳和词的缠绵,颇有文艺女青年的噱头。
平心而论,柳如是好词不多,方方面面远不如陈卧子的大开大阖。可惜后人好色轻男,研究柳如是的专家河豚林立,而对陈子龙的研究却寥若寒星,就连“历代诗选”一类的普及读物,也只有金性尧先生生前编撰的《明诗三百首》收了几首。李奭学的英译汉非常厉害,这也是本书一大看点,“鸾飘凤泊”、“咏颂忠悃”这样的用词比比皆是,相信大陆没有这样的高手!
《情与忠》读后感(三):对一本书,我们该抱什么样的期待?
觉得短评里大家看这本书的出发点就错了。
如果是为了看陈柳二人的情感故事,那就该去看《别传》。目前正在啃《别传》,看了2/3,期间看了这本书,平心而论还是有收获的。
从主线上和诗词上来说,这本书和《别传》重复很多,但一些关于明代遗民细节处是有价值的。比如六陵遗事和《乐府补遗》的延伸。之前知道杨琏真珈的暴行,但没研究过当时文人的具体反映。书中提到宋室遗民的37首咏物诗,这些所咏之物包括龙涎香、白莲、蝉、蟹等等。想起之前在克利夫兰美术馆看到的明末金陵画家樊圻的一组册页,都是一些很琐碎的内容,突然懂得了画家更深层的用意,一种对另一时空类似情绪的唤醒。
这部就是看书的收获吗?另外还有郑思肖的《铁函心史》,开篇儿女情深与英雄气短的关系,至少对我个人来说,很新颖。
我以为,如果你是对明代遗民心理与艺术感兴趣人,那就会从中得到发散性的启发。读书如果对书本本身寄予太多的期望,很容易就会失望,甚至给出一星的评价。因为你本来就找错了你想看的书。
《情与忠》读后感(四):我喜欢的柳如是(2)
我喜欢的柳如是(2)
——孙康宜《陈子龙柳如是诗词因缘》读后琐记
在柳如是和钱谦益、柳如是与陈子龙这两种爱上,我还是倾向于后者。
从年龄上,陈柳相差10岁,远比40岁的差距让人容易接受;一个是云间翘首、几社领袖,一个是秦淮名艳、词中“女秦观”。等等,不管从哪一方面,都是让人羡慕的一对。
柏拉图说:“爱是美好带来的欢欣,智慧创造的奇观,神仙赋予的惊奇。”《诗•关雎》有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啊,什么是爱?爱又是什么?古往今来的人,为了这样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而甘愿吻那嘴唇上的毒汁,以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甘愿“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甚至许下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诺言。当爱破灭了,美好的梦留下了美好的忧伤,或者还有深彻的悔恨。在追忆中消磨掉如水的青春,在流走的岁月里两鬓斑白,“人比黄花瘦”。但人们还要爱,还要追求爱,除非“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封建社会里的男男女女,在“男女授受不亲”、包办婚姻的“紧箍咒”下,失去了爱与被爱的权利和自由,一幕幕焦仲卿与刘兰芝式的“孔雀东南飞”演了一代又一代。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们只能屈从,而想象中的“离魂”,也只能是一种虚幻的解脱。囿于门当户对的陈腐愚见,多少有情人成了鱼和飞鸟,只能守望着同一片天空,发出“错,错,错”和“莫,莫,莫”的慨叹。而当这种陈见依然在当今社会里阻隔着新时代的男男女女时,我们的爱,真的太难了。但鱼和飞鸟的爱情,在让我们扼腕的同时,也会让我们为之滴下感动的热泪。毕竟,爱了。我们会像柳如是一样,心存着美好的记忆,守望着下一个“梅魂”,期待着下一个花季。
似乎每次写到柳如是,我都会想到她的《金明池》。有人考证,说陈寅恪先生虽然治魏晋六朝、隋唐史足称一代大家,然他对明清史亦不无满心眷恋,其依据就是陈老的“金明馆”,明不用说,而金乃清之前身(后金)。但有时候我也胡乱猜想,陈老积十年之功“口述”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对柳如是的《金明池》亦欣赏百般,“金明馆”与“金明池”或许有些关系吧!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几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人生难得一知音,我以为这是柳如是的大不幸。沦落风尘,不算她的不幸,因为她得到了鸨母徐拂的精心培养,而后又得到了曾任礼部尚书的周道登的宠幸。在封建社会,妓并非是让人看不起的一类人,也只有那些不懂她们,也不配享受她们琴棋书画的造诣的人才看不起她们。她们有情有义,她们可以给那些浪子文人在失意的关头以依偎,也会慷慨解囊,埋葬自己倾慕的文人墨客。像柳如是这样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人,“匪独牧翁之高文雅什,多不得其解,即河东君之清词丽句,亦有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者”(陈寅恪叹语),就更为人所倾慕了。但她不幸,命运似乎总在捉弄这个如水的女子。
在尚书府受到了宠幸,却也遭到了嫉妒,竟几至杀身;松江的那个宋徵舆,懦弱自私,让她愤然的斩断了情丝;可当“高山”遇到了久已寻觅的“流水”时,想象中的幸福,却又是短暂的停留。当蓦地撒手,从此一个“系我一生心”,一个“负你千行泪”。而与陈子龙的相遇相知相恋,人生或许就这样美好下去了,但一如“无情残照,潇潇南浦”。
有人说词发展到蒙元就衰弱了,也有人为蒙元辩解,说元词没有衰落,真正衰落是在明朝。刘毓盘先生说词“摇落于明”,纵观有明一朝词的创作,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明词的衰落,缘于明朝的士大夫不像宋人那般舒适,也不像元朝的那些词人思想上较为自由。当科举这条路走进八股文的死胡同后,设置科举的初衷也变得面目全非了。而科举对文学曾经起过的积极影响也变得无影无踪了。更有甚者,文人赖以生存的笔墨倒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涂抹自己的罪刑,当年“焚书坑儒”在这一朝变成了噩梦般的杀戮。还有东、西厂的监控,种种原因,文人的妙笔终再也不能在诗词的天地里生花,而远去的诗词可怜地成为了模拟复制的样板。但透过历史的帷幕,我们终能发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样深刻的历史叩问,也能读到柳如是《金明池》这样的优美诗篇。
《金明池》无论从艺术手法、还是从思想内容上来说,都可以说是柳如是词中的压轴戏。这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词,塑造的“寒柳”的形象足可以跟屈子“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橘树形象相媲美,也足以跟苏子的“似花还似非花”的柳絮并称。咏物诗词的最完美处就在于能把物人化,而且人化的没有斧凿,天然而成。
这首词,以今昔之柳的对比,寓意自己跟陈子龙爱情的劳燕分飞;也传达出自己身世的凄苦,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伤感。心存着当初爱情的美好记忆,在遗憾中想忘也忘不掉。而寄希望于下一个“梅魂”,好与其“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但她也不知道能不能寻到。鱼跟飞鸟已经隔开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而期待的不离不弃,只能把渺茫的希望寄托于捉摸不定的命运。当那个忘年交汪明然不忍心看着她的凋落而把既有诗才又富有家财的谢三宾介绍给她时,短暂的相处就让她感到了失望。于是她怀着失望的心情又斩断了这段想要开始却还没开始的情丝,在传说中的白素贞跟许仙的缘定处,写下了让人心怜的《雨中游断桥》:
野桥丹阁总通烟,春气虚无花影前。北浦问谁芳草后,西泠应有恨情边。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神女生涯倘是梦,何妨风雨照婵娟。
希望“恨情”有边,希望神女的生涯只是一场梦,也希望遇见一个陈子龙那样的知己,好“千里共婵娟”,但知己真的又在哪里?
当她慕名坐着一叶扁舟过访钱谦益后,第二年就走进了洞房花烛夜。或许这是她寻找到的“梅魂”。当钱谦益病逝后,她实在没有勇气再次承受鱼和飞鸟式的爱情,殉情自尽了。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说:“我与女人,与其是爱,毋宁说是知。”虽然这句看似对爱情不够专一的话听着让人不舒服,但也只有建立在“知”的基础上的爱才称得上真爱。为了获得一份真爱,即使遍体鳞伤,也总值得人回味。有,永远都比没有好,即使是美好回忆后随之而来的伤与眼泪,但也让人铭记刻骨。就像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在年青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麽,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长大了之後,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