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庄子这个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 2021-07-03 02:10:24  热度: 264℃ 

点击全文阅读

《庄子这个人》是一本由邓联合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这个人》精选点评:

●浅显易懂,对于了解道家了解庄子是很好的一本入门的书。

●大学老师的著作,老师亲自送了我一本,很是感动。前段时间比较忙,没时间拜读,现在终于可以每晚静下来读读庄子这个人,但说实话,我更怀念大学时候听老师上课。。

●写得挺水的。

●应该算是一本用心之作,与其看于丹讲庄子,不如来看看这本。

●庄子;通俗读物

●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明朝那些事儿》,觉得这两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把一些深奥的东西阐释的朴实、风趣。我觉得这本书对我影响挺大的,假如人一定要有信仰,我会选择道教。我这才发现,我和道家的思想有多少不谋而合。

《庄子这个人》读后感(一):very good~!!很好的 !!书很好,包装很好,快递也很好!

《庄子这个人》:庄子真穷,为什么穷到这个份儿上?他是“大隐士”或者“自由主义者”?或者说是“大情种”、“老愤青”、“老滑头”?庄子,如此一位近于巫的谜一样的人,其活法、其精神,除了从寥寥典籍中来一点点揣摩,更要我们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阅历来补白。通俗但不媚俗,学术但不学究,不讲无味的理儿,不说没影的事儿。

《庄子这个人》是作者多年研究并由教学的讲稿整理而成,通俗易懂有形象。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尊重典籍、细读《庄子》的基础上的,没有过分阐释。难能可贵的是,该著坚持用现代经验和自己的生活体悟来谈庄子,灵活通脱,颇多新见,自成一家之言。

作者涵汇了三种视角或三种说话方式:其一,我以我眼看庄子,我以我心想庄子,我以我手写庄子;其二,用庄子的慧眼逼视我的内心,用庄子的妙智激发我的思考,用庄子的利嘴说我自己此前一直想说,却又一直说不出口的话;其三,跨越时空,我和庄子站在一起,用我们共同的眼睛看世间之人,用我们共同的声音说天下古今之事。

《庄子这个人》读后感(二):写在前面

历史是一条绵延不息的长河,庄子在上游,我们在下游或末游。

或许是由于庄子暗中掀动的思想波澜太强劲,或许是由于庄子的阴魂从来未曾死去,或许是由于天下的水原本都是相通的,而我们更和庄子处在同一条河中,所以,虽经遥远曲折的历史流荡,直到今天,我们仍能真切感受到庄子这个人的生命气息,以及他的思想所激起的无尽涟漪。

司马迁说:“庄子者,蒙人也。”这是太史公对庄子家乡故里的交代。而我有时却把这句话开玩笑地解释为:庄子是一个喜欢并且擅长蒙骗大伙的人,——用他神奇美富、“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语)的文章,更用他诡异多端、真假难辨、深邃高渺、越出常轨的思想。

或许正因为这一点,在后世,庄子既倾倒了无数的名流雅士,赚足了千古美誉,又惹恼了众多的正人君子,留下骂声一片。

好在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摆脱简单的是非善恶,心平气和、客观公正地去看庄子,看他究竟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看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看他究竟有多少副面孔。

好在今天我们还可以想自己之所想、说自己之所说,用我们自己的心灵去贴近庄子、感悟庄子、评判庄子,无论前人如何已断言他有多么好,或有多么坏。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同样道理,从远近历史来看,有多少读者,便有多少个庄子。他时而被看做是一个愤世之人,或超世洁士,时而被神化为一个化外老仙,时而又被斥骂为一个鬼混在世间、比小人还要小人、比乡愿还要乡愿、比阿Q还要阿Q的无耻之徒……哪个才是真正的庄子?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我在尽可能地呈现庄子所具有的各种歧异面孔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本书所描绘的只是我心目中的庄子形象,是我的“这一个”。

本书涵汇了三种视角或三种说话方式:

其一,我以我眼看庄子,我以我心想庄子,我以我手写庄子。

其二,用庄子的慧眼逼视我的内心,用庄子的妙智激发我的思考,用庄子的声音说我自己此前一直想说、却又一直说不出口的话。

其三,跨越时空,我和庄子站在一起,用我们共同的眼睛看世间之人,用我们共同的声音说天下古今之事。

坦率地说,前两条,我可以尽力做到,虽然结果不一定让人满意;第三条,我就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更不知道庄子同意不同意了。

无论是爱是恨,或者爱恨交加,抑或因爱生恨、先恨后爱,也无论爱大于恨,还是恨大于爱,读《庄子》难免动情。不动情,便读不进、读不通《庄子》,更无法抵达庄子其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的精神脉动。但是情之所发,既需合理有据,又需得到动情对象的认可和接受。庄子能接受我这个陌生人的“自作多情”吗?对此,我心里还真是没底儿。

反正我是真心的。

《庄子这个人》读后感(三):庄子的谜面与谜底

管见所及,这是目前最好的关于庄子的“通俗读物”。

邓联合先生曾写过《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86593/)一书,对于《庄子》以及庄学史均有非常精深的思考与精彩的研究。

如果说《逍遥游释论》是作者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严肃的学术殿堂中正襟危坐而写出的作品;那么,这本《庄子这个人》,无疑是作者穿着休闲服,“风乎舞雩”,在林间野外、蓝天白云中且游且吟的产物。

甚至可以说:《逍遥游释论》是那篇“齐物论”,《庄子这个人》才是这篇“逍遥游”。

而也正因为作者“休闲”的状态、心态和情态,才有了这本书行文的洒脱,内容的生动,思致的深趣。庄子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惔矣”;又云:“大知闲闲”。“休”而“闲”,方能生发出一种平易的恬美,并交织出一种阔大的知境。

庄子是谁?或者,按照于丹的问法——“庄子何其人”?

在于丹那里,庄子是一个单面人。甚至,庄子在她那里只不过是一只“呆若木鸡”的“鸡”,“庖于”将之手到擒来、割喉拔毛,游刃有余地烹制出了一道鲜美的“心灵鸡汤”——很多人在看了之后,纷纷表示:“吾闻‘庖于’之言,得养生矣!”

然而,庄子真有那么简单?

在《庄子这个人》中,作者就为我们指示出了庄子的复杂面相;说得时尚一点,就是庄子的“纠结”面相;说得庄子一点,就是庄子的“吊诡”面相。

实际上,庄子更像《应帝王》里面的壶子,他有着不同的层次或境界。

浅薄之人只能像那位神巫季咸一样,只能在最表面对壶子进行一番“心得”,虽然也能让观众或读者一如开始的列子——“心醉”了,但“迷魂汤”终究不是很牢靠。

正如只有集合了“杜德机”、“善者机”、“衡气机”、“未始出吾宗”的壶子,才是真壶子;也只有集合了“穷人”、“愤青”、“滑头”、“隐士”、“情种”、“巫师”、“技艺大师”、“自由主义者”的“谜”一样的庄子,才是真庄子。《庄子这个人》里的庄子,呈现的正是庄子所有可能的复杂面向。

庄子当然不是这些身份或特征的简单叠加,然而,舍去这些“变脸”式的脸谱,我们就无法领受庄子的风采及神韵;或者说,舍去这些纷杂的“谜面”,我们又怎能获得庄子的“谜底”?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庄子原文的白话翻译,明白晓畅,趣味横生,读之或令人莞尔一笑,或让人会心一笑。庄子的活泼和调皮,以及作者对庄子文本的理解之深入,在这些转译里面亦得到了极好的呈现。

《庄子这个人》读后感(四):精彩书摘

庄子为什么穷(2)

另一方面,关于君主应该怎样治理国家、知识分子应该干什么、普通人应该怎样生活等问题,孔子、孟子的想法已经被当权派认为是天真迂阔无用了,庄子的想法却比孔孟两位大圣人还要天真迂阔无用!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不要说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丛林法则盛行的战国时代,就是放在今天乃至将来,我想也很难变成现实。偏偏庄子又是个十分固执的理想主义者,怀揣着自己的主张,再穷都不愿意放弃。他既然对现实一点儿都看不顺眼,所以也就不愿做出丝毫的妥协,仰人鼻息,向王公大臣们宣讲什么“治国指南”或“为臣之道”、“为君入门ABC”。

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排斥现实,他也就会在多大程度上遭到现实的排斥。这大概是符合物理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的吧。庄子对当权者翻白眼,当权者又怎么可能对他老人家满眼大放绿光,把他当根棒槌,平白无故送给他一官半职或良田大宅?

所以归根结底,道理很简单:庄子这种不仅想法又多又高又怪,并且还傲气十足,与现实社会完全格格不入的人,怎么可能不穷?如果他不穷,谁穷!

上页

下页 穷有穷的活法儿

分享到:

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email

庄子的穷困,让我联想起了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小说《笑面人》中的主人公格温普兰。在这部小说的结尾部分,饱经磨难的格温普兰面对贵族,发表了一长段激情四射的讲演,其中有这么几句:“我出身贵族,但属于平民……贫穷,我在其中长大;冬天,我在那里哆嗦;饥饿,我尝过;轻视,我受过;可怕的瘟疫,我得过;羞辱的苦水,我喝过。”如果借这些话来概括庄子的穷困人生,我想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吧。

有时想想,终生贫困的庄老夫子,他的晚景一定很凄凉、很可怜:先是日夕相随几十载的老伴撒手西归,继而唯一能斗斗嘴、解解闷儿的好友惠施也死了;亲友离去所造成的孤独已经够庄子难受的了,偏偏他又穷得出奇,饥寒交迫之中,硬挨到八十多岁才终于死掉。真不容易啊!古人云,“寿则多辱”。庄子晚年未必受辱,但他的长寿又有何乐趣可言呢?在孤独、贫穷中长寿,这不是活受罪,还能是什么!

作为穷人,显然庄子并没有被穷压倒,没有因为穷就向权和钱鞠躬致意,而是穷得有尊严、有脾气、有人格魅力。同时,穷也并未阻碍、扰乱庄子的心灵思考。古人有所谓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意思是说作家在穷困潦倒的境地中,往往能写出好文章,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陶渊明以及杜甫的许多杰作。同样的道理,缺衣少食的物质生活、甘愿贫困而拒绝为官的政治选择,恰恰成就了庄子这个有着独特思想和孤傲精神的哲学家。甚至可以说,如果庄子生活在上流社会,天天穿着绫罗绸缎,吃得嘴上冒油,而没有被从贵族圈里给扔到底层民间,他这个人不受穷,中国思想史上就不可能会有伟大的哲学家庄子了,而今天研究庄子的那些人(包括我本人)自然也就没有饭吃了。这就叫:穷了我一个,造福后来人。

庄子的思想暂且不提。从咱们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这里我想谈的是:既然穷了,庄子又是怎么活出个人样儿来的呢?从前面提到的几个小故事中,我想大概可以总结出如下两条:

第一,千万别拿贫穷当回事儿。对于庄子来说,没有显贵的地位而至于卑微贫贱,缺少像样的衣服而至于寒酸狼狈,吃了上顿没下顿而至于忍饥挨饿、营养不良,——说到底,这些都不要紧,都可以不当回事儿,都还能忍受。相对而言,最无法忍受的,是失去自己的人格、节操和理想,做一具行尸走肉,被别人拴着玩、牵着走。贫穷算什么?人格、节操和理想,这些才是最要紧、最应该当回事儿的。正所谓“人穷志不短”,宁肯站着迎风死,绝不跪着顺风生。一般人做到这一点可能很难,但庄子不是一般人,而是个把人格、节操和理想当做自己命根儿的超人,他确实做到了。否则,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就不会出现庄子其人了。

第二,千万要拿自己当回事儿。对于庄子来说,他从未巴望通过做多大官儿,来显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也不稀罕现实社会中的那些强势人物是否看重他。因为在他心目中,生命的真正尊严和价值取决于每个人自己,至于别人是否欣赏他、社会是否尊重他,都无关紧要,都不值得考虑,也都不值得挂念。关键在于,无论人们是不是拿咱当回事儿,咱自己都首先必须把自己当回事儿。尤其是因为穷,大家伙都不把咱当回事儿的时候,咱更应当把自己当回事儿。与咱自己这回事儿相比,其他的那些个什么,都一点儿不算个事儿。顽固坚守着这一种对自我生命尊严的孤傲自许,庄子生活在人间,自然就可以“白眼看鸡虫”了。

司马迁给孔子作传,末尾赞美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于庄子这个穷人的活法儿,我想咱们一般人,也应采取此种态度吧。

.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