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超级金钱》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 2021-02-23 02:05:43  热度: 233℃ 

点击全文阅读

《超级金钱》是一本由亚当·史密斯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金钱》精选点评:

●(201707)有用的东西不多,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很不好读。

●从道德伦理、投资技术、社会变迁等多个层面来看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未来是可预测的,也是不可预测的。

●金融历史?

●不适应

●风趣,幽默

●壮年巴菲特素描

●在八卦美国20世界60-70年代的金融史这件事上有点用。激进的银行永远是会破产的。投资界基本上都是靠佣金而非业绩生存——在揭露这点上面没有《客户的游艇在哪里》来得直接透彻。

●本书是一本偏重于描述机构非理性行为的书籍,意在阐述一个观念,即人类的非理性总是周期性出现

●不如金钱游戏。需要对那段历史感兴趣才能看进去;基金经理除了失业居然还会负债。。让我有点惊讶,以及那时的美国也有各种财技

●三星半,侧面理解泡沫和周期。

《超级金钱》读后感(一):财富+哲学+智慧+幽默

非常精彩,作者的经典之作,如果你想真正了解金融知识还是应该去看看本杰明·格雷厄姆或丹尼尔卡尼曼的书。

作为入门级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不需要太聪明就能看懂,但也别太当回事,美国人的幽默,你懂得!

《超级金钱》读后感(二):金钱的魅力

这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述超级金钱——来自股票市场升值和股票期权的收入的概念,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疯狂行为和随之而来的惩罚。尽管书中说的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情况,尽管现在有了以前跌宕历史和在此基础上清楚的剖析,但从人们参与度和对市场的态度来看,却是无异于21世纪的如今。

《超级金钱》读后感(三):这个时节读尤其合适

有人说技术含量不够,所以不好看,有上当的嫌疑。

这个时节读尤其适合,因为适合反思。

是一本金融方面的“读史学做人”类型的寓言。你有多深,它就给你多深的意义和内涵。

金融风暴里大家都在反思不良资产和巨大泡沫。

通篇都是以事实和作者经历为基础来进行的对职业道德沦丧和单纯对金钱的追求的批判。

书商牟利,所以改动良多。甚至不允许作为一个学者的史密斯写下所有的引用注释——那会倒人胃口。标题也定的十分诱人。

我想,那些翻开了书来,求金心切的人确实看完会骂一句脏话,然后再堂皇的写上种种批驳的理由。

每次到了危机面前,才是人们摆脱之前的利益和欲望加诸于自己身上催眠的时候。

史密斯还怕你不懂,所以在很有分量的后记里面甚至引用了各个学科种类的学者的观点来劝说世人。

但是相信我,你可以没有任何被说教的感觉。

超级金钱不是教你追逐金钱,享受数字翻倍的快感。只是教你如何给自己的所得保值,在金融市场繁荣健全以后,在各种公司开放股权以后,你要如何以新的方式占有“生产资料”,然后享受“生产资料”带来的衍生利润。

如果你想从中搜索有技术含量与操作性的东西,请你勤奋一点,对书中提到的各类著作和理论进行一番研究,必有收获。

所以,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人眼中那段时间的金融史,一本反思金融界道德与希望纠正投资者价值观的传道书,又或者,一本用来寻找更多经典书籍和有效理论的书籍目录。。。。。。

对于我,这是个负责而勇敢的史密斯。

《超级金钱》读后感(四):容易让人忽视也容易沉溺的超级货币M3

年底最后一个月数了数豆瓣数目,距离每月正经2本书的阅读计划还剩下5本,于是开始了心急火燎的的补漏洞。当然在即使阳光明媚其实已然入冬的广州,窝在被窝看书还是最合适的消遣。

这本书看书名我还以为是那个传说中的亚当史密斯所写,但其实纯属巧合。书比我想象的要薄,沿着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以新闻纪实的角度去描绘市场的各个立体面,比大部头更加琐碎有趣。

当然在我看来里面有三部分的内容挺值得深思:

1. 超级货币M3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讲股权投资定义为超级货币,超越传统经济学M1、M2的另外一种资本——超级货币。

美国小业主们可以将企业通过出售给大企业或者公众,从而将公司资产转化成现金,形成不断增长的超级好货币。超级货币不同于M1、M2,它具有增大的复利作用,拉大了企业主与员工只拿薪酬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隐藏收益。

作者通过漫长的美国证券历史得出这一结论,确实比一般人所理解的股票投资要更加深刻。

2. 超级货币的市场风险

这部分有太多的经典著作进行说明,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都阐述过市场的非理性。作为一个并不算优秀的投资人,作者的描述更像是一部怀旧的告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对科技股的盲目追捧,基金经理的疯狂营销,以及基金业绩的平庸等等被价值投资者不断的拿出来嘲讽。而作者更是讲述了另外的一些故事:银行风控的缺失,流动性危机,会计审核混乱,甚至还有古早的股票权证丢失,这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历史风貌。

对个人投资者,作者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专注于初期小公司,二是专注于常识。

3. 超级货币的沉溺

作者后半部分引出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两位大师,赞扬了他们价值投资的作为。如果仅仅于此,也不过是多了一个附和者。

最后作者花了非常长时间来描述新时代的变化。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差异在琐碎的生活差异上很难用变革来区分,它更像是漫长时代的演变。曾经的勤劳勤俭在新时代的影响下变成了享乐消费主义,于是曾经创造了超级大国的优势渐渐消散,然后在日本开始,开始了撼动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于是作者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作为结尾,当金钱累积物质满足的意义开始降低时,那人们赚取超级货币的意义又该怎样定义呢?

这回应了开头——事情改变的越多,它越是保持原来的样子。中国目前有太多的历史重现,我们这一代站在巨人肩膀上,有更多的机会去好好定义。

《超级金钱》读后感(五):读书笔记:超级金钱,资本主义引擎

M1 = 活期存款,

M2 = M1 + 定期存款;

M3 = M2 + 超级货币。

这个定义是错的,货币银行学有自己的定义。但是,斯密斯用M3来定义超级货币,意思是证券市场创造了新的货币种类,并且是资本主义的引擎。

因为超级货币的存在,薪水族和资本家的所得,在货币乘积的作用下,被拉开了。例如:假设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薪水族和资本家各得一半;前者所得就是所得数字,而后者所得 = 所得数字 * 市盈率 – 资本投入。资本主义奖励好主意,更准确的说是创造利润的主意。

超级货币是非常不稳定的货币形式。当利率高企,经济预期下行等悲观预期爆发的时候,货币就有可能从资本市场流出转向债券市场,这样一来股市就会下跌,持币者则转为观望,从而使超级货币失去流动性的支持。

投资者像是听到火警,急冲冲的想冲出旋转门,却发现没有人想接手自己的位置。这种不稳定性体现为,很容易受到群体性情绪的影响,在两个方向上都是如此。

密西西比泡沫告诉我们,就股票而言,即使是完全的骗局,只要有人短暂的相信。也能启动财富效应,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繁荣。

劳创建的印度公司并没有他描绘的那样具有惊人的创富能力,他承诺的120%的年息率不具备真实性。过度的纸币发行,或迟或早,会丧失兑换回金银的能力(那是个金本位的年代)。就是这样的一个骗局,也短暂的支持了法国的繁华荣景。这便是超级货币的神奇魔力,令人如痴如醉。

这也是超级货币的邪恶之处,当我们试图先发制人的时候,来不及好好想想,甚至是干脆就参与创造密西西比式的泡沫。我们的共犯名单包括:企业家,分析师,投资者,会计师,审计师。听说投资者喜欢成长股?现实情况是,企业经营总有波动,怎么办。没问题,我们操纵会计报表。撑不住了,再来个财务大洗澡。

唯一能保护投资者的,只能是常识;而这正是绝大部分投资者恰恰不愿意追寻的东西,他们宁可愚蠢的死去,也不愿意阅读,思考。

悲天悯人的斯密斯提请我们注意,超级货币还有更可怕的邪恶之处。也就是,资本主义的负债,永远不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你砍下一棵红杉,会对地球温度造成何种影响?微小的温度变化,最终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何种影响?

偿还这笔负债并不会增加获利能力,资本市场不喜欢这种事情。我们的世界除了金钱,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寻找答案。这是巴菲特和索罗斯都逾越不过的问题,经过超长周期的长考后,他们选择捐献自己的财富,为着资本主义不会回答,但很重要的问题。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