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读后感1000字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是一本由Daron Acemoglu / James A. Robins著作,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66.00,页数:4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精选点评:
●刚看到刘瑜的评论:最近印象比较深的,是《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一个哈佛的政治学家和一个MIT的经济学家合写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原因,是这本书大部分我基本看不懂,只能看懂前言和结论,因为里面全是些博弈模型什么的。
●突厥水王其中一本坑爹大作
●牛逼。
●让我考试吧我真不想写论文
●看完只能说牛,非常佩服
●Acemoglu 实在是太厉害了!!我非常佩服他
●可以从nondemocracy这章开始看,因为democracy那一章都是中间选民和唐斯模型。acemoglu一直都是开始的想法很简单,但是总能从最简洁的模型中勾勒出一般性的模型来解释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样做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在涉足政治历史话题的时候,所以political science的人当然对他不买账。革命的群体可能并不能一般化为穷人,民主的收益与结果可能也取决于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遗产。但这也是对political science规范化的一种尝试。
●阿西莫格鲁的贡献不小,起码在对民主的定义上,他就破除了对亨廷顿的迷信,找回了熊彼特。接着把民主的经济根源纳入到超越策略或结构二分的博弈论框架,对民主化和民主巩固做国别对比探究。英国、阿根廷、新加坡和南非选的极有代表性,虽然是一部致敬巴林顿 摩尔的作品,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光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虽然马克思在《批判序言》里说历史动力到市民社会中去找。不过他的分析架构到底是奥卡姆剃刀式的简单化的,最后还是一种“深刻的片面”。
●
●之前下的盗版看,心有不安。。突然发现亚马逊居然只要二十刀,光速入了。。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读后感(一):他们谈论的是哪种民主制度?
他们的argument是这样的:
非民主制度有利于精英的经济利益分配,民主制度有利于大众的经济利益分配。
是否民主取决于精英和大众的政治力量。
政治力量分两种:事实上的和法理上的。
事实政治力量是短暂集结的,过期就会消失,但事实力量能帮助精英或大众夺权,体现在政变和民主化。然后他们就会获取由政治制度提供的、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理政治力量。
决定民主化、民主巩固的因素有:
公民社会;
危机和震荡;
收入和财富构成;
政治制度;
精英和大众的经济平等程度;
中产阶级强弱;
全球化;
就说一个最大槽点,供批判:
第一,他们将民主和非民主看作是经济利益在精英和大众之间分配的区别。这是一个理想的民主最大(maximum)定义,即民主能通过重新分配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的平等化。
但是!他们马上说自己对民主制度的理解就是熊皮特的最小定义:有选举有参与就成。这种制度上的平等和经济利益分配的平等之间有巨大的鸿沟。那么,他们说的民主到底是最小定义还是最大定义?这是他们对民主制度理解的自相矛盾之处。
然后他们谈到政治制度作为民主化和民主巩固的因素之时,这种矛盾彻底暴露:第34页:“institutions that place limits on pro-majoritarian policies in democracy are likely to help consolidation". 如果一个民主制度限制经济利益向大众分配,按照他们的定义,那就不能算是民主制度了吧,而且在这个情况下,大众不是应该继续ge 命去竞争经济利益么?为什么还会有consolidation?
其实看到这里我就已经不想看下去了。后面的逻辑再怎么高屋建瓴,逻辑起点就有问题了啊。再到后面不是他们自己意淫的世界么?
最后说两句:
1、他们对民主的理解与其说是为了探讨真正的民主,不如说是为了契合自己展开博弈论分析的必要,有点削足适履的意味。
2、生长在美国这种高基尼系数的”民主“国家,为什么他们还如此坚信民主总是能带给大众更多的经济利益呢?
因为感觉他们没那么脑残,所以我觉得我自己读书有问题,望高人指点。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读后感(二):速记
根本的问题:什么决定了实行一个非民主国家在某个时期是继续实行非民主制度还是变革成为民主制度,且搞民主的国家有的能够实现民主巩固,有的却不能。简而言之,本书解释民主的创立和巩固。本书的核心解释变量是:个人经济激励(individual economic incentives),假定个人的行为策略是博弈论式的。通过作者的框架,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的结论是,民主的创立和巩固取决于6个因素:市民社会的力量;政治制度的结构(决定了哪种退让的许诺是可信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本质(关键节点的危机,民众的集体行动问题的本质);经济不平等程度(经济不平等程度越高,精英变革开始搞民主制度就会受到更大损失,包括收税和再分配都会不利于精英,因此搞民主的成本也越高,民主巩固也越难);经济结构;全球化的程度(全球化程度高,精英的资本就可以逃跑,从而降低民主创立与巩固的成本)。
1、人基本上分为两类,精英和市民。民主意味着citizen统治,非民主意味着精英统治,不同的统治方式(政治制度)意味着不同的政治权力和资源分配。在非民主制度下,由于民众不能分得更大的权力和利益,民众可以通过罢工、游行甚至革命等方式来威胁精英,精英可以选择政策性退让或者变革制度来换取社会稳定,同时也可以选择去镇压。
2、民主意味着可信的承诺(因为会有一套制度和更广泛的市民citizens参与),因此对于两类人而言,处于非民主的制度时候,精英是仅仅政策上的退让和制度上的退让(实行民主)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根本上,还是变革政治制度的意味着可信的承诺,政策退让可能只是暂时的。
3、四个案例。英国,民主巩固;阿根廷,从非民主国家转型到未能巩固的民主国家,因此在民主与非民主之间来回摇摆;新加坡,非民主国家照样存续,精英有较少的让步但是没有明显的镇压;崩溃之前的南非,非民主国家的存续,但是一直使用镇压。
4、在未来,非民主国家的民主会更容易到来和巩固。因为:人力资本相比于土地和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带来更强的中产阶级,意味着不平等程度会降低;全球化发展;冷战结束,非民主政体很难再接收到外来政治和经济的帮助。
5、但是,精英在民主制度下依然可能是很强势的,由于:富人能够控制政党体系以及由此而影响政治议程,游说能力;精英的形成利益集团,有很强的集体行动能力。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读后感(三):挖个坑先
扫了一下豆瓣上这本书的评论,看到有人提到越不平等的社会越容易出现革命的这个说法。其实书里面并不是这么表述的。作者们的意思,如果我理解准确的话,应该是,出现革命的威胁和政治经济上不平等的关系是一个U型曲线。在社会平等的状态下,革命的威胁就会相对比较低,而在一定区间内,当这种不平等上升,来自民众的革命威胁就会随之上升。但是到了极其不平等的社会,因为精英阶层和民众的差距太大,精英们会有想尽办法去镇压民众(因为镇压的成本远远小于独裁所带来的利益),而民众们也知道革命的风险非常之高。这也就是作者们在第一章提出的四条国家发展之路中的最后一条,类似于南非——高度不平等的社会,政府利用镇压手段实行统治。
这本书的基本模型,是将一个社会分成精英和平民两个利益相互冲突的团体。精英是社会中较为富裕的那一部分人,而平民则是相对贫穷的那一部分。调和这种贫富差距的方法是通过税收。作者假设,税收所得每一分钱都会再分配到社会中去。富人因为拥有较多财富,他们会希望有较低(甚至没有)税率,而平民则会希望有较高的税率(因为他们收到再分配以后的总收入大于他们原有收入,当然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如此)*。而民主与独裁的差别之一在于精英和平民如何实现自己的诉求。
这本书的价值之一是纠正了长期以来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优良的教育会“自然而然”地带来民主。我们能想到的一个例子可能是新加坡。相对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优秀的教育并没有使新加坡走向民主。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在书中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民主并没有因果关系。并不想有的人想的那样,社会的不平等会“自然而然地”导致一个独裁国家走向民主,也没有说社会不平等会削弱/巩固一个国家的初生民主。
当然这本书所依靠的模型有许多前提假设,也简化了现实世界。例如我们可能会想到,精英阶层内部也会有利益集团的分化;人的效用函数不是如此简单;奥卡姆剃刀式的简化定义忽略了许多民主的精髓。
我也有看到豆瓣上有评论说这本书对民主的定义含糊。其实这本书让我想到之前那本BDM的独裁者手册。对于民主和非民主的定义可能并不需要多么清晰统一,因为两者作为政治体制,或许并没有太多意识形态上的差别。BDM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是政治家就会想尽办法最大化他们的自身利益,想尽办法留在宝座上。这本书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并不是民主国家的人有多么道德高尚,而是民主体制下的机构与秩序分别提供了精英和平民不同于独裁政体下的手段去实现他们的诉求。作为理性的人,都会选择一个相对成本较低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诉求。这本书中,民主国家的人可以通过选举,游说等等来选择比较符合自己理想税收标准的政党以进一步使得税收标准向自己期望的方向移动,而不用通过革命、政变这种高成本的手段。
===========
*Shih在课上说,你们如今觉得收税都是death tax,其实就是被美国那帮富人洗脑了。他们当时不想缴税,就想尽了办法,又是建研究中心,又是干啥的让大家都觉得税收是个坏东西。你看,这也是民主的一个好处,你有钱,脑就随便洗= =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读后感(四):评论的标题什么的最难写
说是评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本书的内容是如此的完整和清晰以至于任何说明乃至于困惑的评论都没有空间,作者充分贯彻了研究的铁律【说光所有的故事,让其他人说个球】。lz完全是因为论文需要,主体模型部分颠来倒去看了五六遍,于是产生了一点点多余的想法。
首先是作者介绍,Daron Acemoglu(咳咳Robinson的存在感也很高啊只是lz不认识恩是我的原因R的粉丝们求轻拍),是MIT的年轻经济学家,获得了2005年的克拉克奖(该奖专门给40岁以下最有前途的经济学家,以及据说因为评委主席是MIT的,已经多次颁给MIT的教授了一入学界深似海的样子),据lz所知,Acemoglu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宏观经济学的材料里,恩,应该主要是做增长理论的,所以见他穿越到政治经济学领域甚是好奇。
我想对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不太熟悉的尤其是政治学社会学的童鞋看到书名应该首先会呵呵,恩,变量太多不好解释,Acemoglu本人也在书里不停地强调奥卡姆剃刀原则,这种方法论的事情其实也没法去争辩,但看完本书的读者估计很少会觉得这本书的变量涉及“太少”,作者甚至解释了意识形态对革命、中产阶级这类影响,当然完全也是增加某种收入性质的条件,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处理,只是都作为经济因素处理了= =。lz觉得无可厚非,因为其他学科如发展政治学甚至不那么处理以至于所有变量都堆在一起不知道具体机制。一本对比的书目可以参考: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36029/ 斯迪芬·海哥德 / 罗伯特·R.考夫曼 《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该书提供了大量的民主转型的历史细节,很多内容在Acemoglu的书中也得到了引用。但看完两本书的读者会感觉高下立判。
本书最重要的基础模型是中间选民定理(确实非常奥卡姆),而该书的最基本的命题:一个贫富差距高的社会在直接民主制下会倾向于征收更高的税率。严格说来这不能说是命题,这只是中间选民定理+选民单峰偏好两者得出的自然推论,作者使了一个trick:税收成本,该成本是递增凸函数,因此在数学形式上能够体现上述命题(类似的在Persson与Tabellini的多篇论文中都有使用,只是应用了完全不同的数学结构),从本书主旨看,一个税收成本函数只在这里有用,所以基本上这一设计只是为了满足数学形式。
在作者耐心的推导下,本书的核心问题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一个贫富差距越高的独裁社会越容易出现革命(即便作者假定了造反的成本和集体行动困境),本书的一大创意是,如果独裁者制定一个对贫民更有好处的税率,革命是可以被避免的,但这将会立刻陷入“承诺困境”(推荐Laffont的《激励理论》),即独裁者可以在选民放弃革命时再次提升税率,在无限期博弈过程中(或马尔科夫精炼中),这似乎是能避免的,而Acemoglu的有意义发现是,市民拥有更大实力的情况下,一个独裁的、却有利于市民的税率的非民主社会是最容易出现的(脑补新加坡?)。作者认为即便在无限次博弈均衡(相比马尔科夫精炼的较小的均衡集合空间要更大,只是技术上的差异)中,独裁者的承诺能力仍然是有限的,而全文亮瞎眼的亮点就是:民主是一种比不靠谱的直接转移支付具有更有效的承诺能力的机制,当转移支付无法克服市民的革命冲动时,民主化是最好的承诺机制。但问题紧接着就是,独裁者拥有的力量不仅是控制税率,还可以使用雇佣军来镇压,甚至在民主之后还能防止被灭全家,而进行反扑(隐约感觉是不是快到了豆娘的点了?)。Acemoglu重新设置了Repression的博弈路径,并使得democratization的博弈继续在马尔科夫环境中运行。
说这本书让其他研究者球都不用说的原因来自于后面几章,lz只看了一遍,具体做法印象不深,但作者分别操作了targeted transfer,ideology,middle class,要素关系,国际压力,等等等等的方面,而这些做法全部是在严格的博弈环境运行,逻辑方面无可挑剔,lz除了点赞和各种飙鼻血,表示,如果现代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西方的民主制的环境,Acemoglu的研究则是说明了如何使用博弈模型解释非民主或任意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学现象。
恩,所以这篇评论的主要目的是【点个赞】。想知道书里还说了啥,看书去!!!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