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出口读后感100字
《灵魂的出口》是一本由[捷] 米兰·昆德拉 等著 / [德] 布赫兹 绘图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魂的出口》精选点评:
●关于书的书~书与画的约会~
●品质参差不齐,有些非常好,可以五星,但也有些作家明显在应付。不过为了里面那些惊喜的篇章,可以力荐。
●我很喜欢这个绘本。
●“放一本书在脚下,飞起来才不会孤单害怕。”——赖哈德・雷涛
●昆德拉的短篇很好
●当时找了很久很久 最后在书店的角落找到 很是欣喜 于是也就不满起这样简单的图书来
●高中时候买的一本书..每隔一段时间看好像都有点不同的感觉。当时还看的并不是特别明白。 严格来说,这本书不能算是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书中内容是一位插画家画的一系列有关于书籍、纸张、写作的插画,然后由46位不同国籍的作家,请他们把书中的故事写成一段文字。由此诞生这部作品,其中每个插图都有一个故事:)
●旧书摊上以原价的两倍买回,很喜欢,图文都有意思
●灵魂没有出口。书里的画不错,都是关于书的画,看起来都显得平静富有延伸的意义。
●图比文好
《灵魂的出口》读后感(一):被布赫兹所感动
被昆特•布赫兹所感动
《灵魂的出口》读后感(二):轻 légèreté
可曾觉得,身体轻如鸿毛,它的存在微乎其微,可有可无?《灵魂的出口》就是这样一些文字的集合,里面的插画亦然。
小时候,我会喜欢这些图片,它们像童话故事一般萦绕在脑际。我会喜欢叼着书走在钢丝上的豹子,喜欢乘着书飞翔的先生,喜欢黑的发亮的乌鸦……但现在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这些本来不存在的幻想在幼小的心灵植根以发育成现在对真实世界的怀疑——对“轻”的向往。
轻,真实的令人难忘,它像空气一样充满着你周围而不让你察觉。却在你最不需要它的时候出现,刺痛着你的神经。你哄它走,怒吼着你要的是真实。而它俏皮的告诉你,你永远都不可能与轻断绝联系。永远。
虚空。
文字,图像,音乐,没有逻辑。
你看到的与他看到的不同,你的是grey canvas,像素600×800,马赛克。
人,来源于轻,也必将终结于轻。我们渐渐习惯了轻,它是一个那样恰当的缺口以便我们逃离重的追击。或许没有重,我们也习惯了轻。但会有一天,或许也不会,轻的无底洞中会吞噬,吞噬一切灵魂,留下的只有痛苦。
我希望保有一部分轻,好像它是我另一部分生命。
.s.:这是一本文字配画的书,只推荐给懂他的人。
《灵魂的出口》读后感(三):葬书者
(我也来玩看图写话的小游戏。)
那个人已经拥有了这星球上五分之三的财富,现在他倦了。他买下星球上最大的一座图书馆,用它来建造一座堡垒。破坏的工作最先从回廊与旋转楼梯开始,其次是雕刻精美的立柱,再其次是书架;成千上万的书像洪流一样铺满了整座建筑。他最先清理了这片海洋中一半的电子书籍,它们尽管拥有信息量惊人、查阅方便的优点,但还是被他毫不留情地抛弃了。他转头向所有他看不上眼的书籍:畅销书、励志书、花花绿绿的爱情小说、装帧精美的黄色小说、报刊合订本、教辅书(当然了,图书馆里什么书都有,因为人们无论出版什么书都会充满敬意地给它寄上一本)……到后来甚至只要书脊上的哪一个字母他看了不顺眼,哪一幅插画上的人物长得不合他心意,或是书写时不带标点符号,整本书都会被他大手一挥丢过肩头去。他的肩后便是书的坟墓,每隔两个小时便会有专人开着铲土机把那块区域铲平,把遗骸运到回收站去,为这个星球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这项工作他整整做了二十年,其间三千五百个热烈追求过他的少女衰老了容颜,又有新的一批涌了上来。最后他又对留下的书进行了一次核查,淘汰了一小部分,确保剩下来的的确是他认为完美的书,完美到值得一看,值得为其奉献余生。
于是他坐下来,点起一根雪茄。建造的工作现在才开始。右手边矗立着他二十年的工作成果:他留下的书,一本一本摞在桌子上。为了它们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工人曾几次静悄悄地潜进来加高屋顶,用舞蹈般的姿态工作,生怕引起巴别塔的摇晃。现在他开始从中抽出他的第一本书,他必须十分审慎,对每一微米的移动保持警觉。其间多次出现险情,但由于他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时间和耐心,他终究没有让它倒下来。书的通天塔最终摇摇晃晃地固定在一个扭曲的角度。这项工作花了他一年,当然接下来就熟练得多了。
读书的过程不允许任何人打扰。没有女佣,没有清洁工,饮食之类的自然也被省去了。过往岁月里他曾经次第爱过五十三个女人,她们的光辉后代也不被允许进入。他唯一承认的是雪茄,在两本书短暂的间隙。雪茄的残骸在身后形成了沙丘,读完的书被放在左手边,很快也看不到顶。工人们运来特制的梯子,他们的面孔似曾相识,因为他们是百年前同一批人的重孙。如今他要爬上那梯子像摘月亮一样把书摞到塔顶,再从右边抽一本出来。两座高塔随时都可能坍圮,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导致自己的死亡,不过这始终没有发生。每一本书都是一次冒险,电信号在神经中细微地传递,可谁叫它们都是完美的书,为之他甘愿牺牲生命。他曾是荷马,他曾是博尔赫斯,他曾是永不满足的浮士德,从这里离开,如今又回来。永生者要在这里寻找安眠。他梦到书砸下来,击中他坚硬的脊椎;然后他坐起来,点燃下一支雪茄。
借到一本《灵魂的出口》,很有意思的书。先有画,再有文章,作者群中竟有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苏珊桑塔格之类的名字,水平却良莠不齐。因此我一边看也一边玩着自己当作者的游戏。因此我一个高三生竟心血来潮浪费了一个下午写了一篇小文章。回头看看原作者的理由竟比我更自然。
我喜欢的篇目:《犹豫的作家》《梦中的黑豹》《字的王国》《水诗人》《钢索生涯》《书的疑惑》《请别提到我》《阿拉伯奇遇》《尸体》《西蒙的最后一天》《我想睡》《在灯光下》《但丁,神曲第三章》《平衡》
不得不提的是那些插画,我是为它们才去借这本书的。
《灵魂的出口》读后感(四):灵魂的出口
偶然翻起这本书。上一次可能是两三年前,第一次买回来时。
这是一本由无数个偶然写成的书。一天下午,科运特·布赫特(Quint Buchholz),一个插画家来到慕尼黑的一个出版社,带着他的作品。是四十六张画。简单的线条,灰黑的主调,看上去相似的主题: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书或者同类的东西——纸、打印机、自来水笔......后来,有人忽然想到把这些画寄给四十六个不同国籍的作家,让他们把画中的故事写下来。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名字叫《灵魂的出口》。
灵魂,在不同人那里就有了不同的诠释。它们的出口——那些只有摆放在一起才被发觉的差别,看上去多么奇异和可怕——不知道为什么,我会使用可怕这个词,也许那差别超出了我的想象力。
所以,对于相似的表象,会有很多迥异的质。
那些看上去被归为同类的人,其实有着完全不同的灵魂。
孤独,渴望,阴郁,黯淡,简单,繁复.....还有我喜欢的优雅。
然而,我们一定要明白:还有更多的本质在潜藏中,在叙事以外,在文字以外,在表达以外。
在披露以外。
谁也想象不到别人在哪里,在说什么;他们只对着自己的那幅画倾诉。
他们的眼睛,只分别看自己看的东西。
如果寄给他们的画的顺序稍微变动一下,这本书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但是那些灵魂还是孤单地站在那里,打量着通向现实的路。
我最喜欢的是那篇《钢索生涯》,大卫·葛罗斯曼。画中是一个男人,拎着一个皮箱——那是一本厚厚的书。有三分之二的灰白色天空,树的小小的远影,三分之一的路。他走在路上。
忘记说,这些故事都很短,最长的也不过两页。恰巧,这是最长的一篇。我没有时间把它全部打下来,而节选哪一部分,都只能展示一种残缺。但我还是愿意把开头和结尾打出来:
乍看之下,我的生活挺不寻常,但事实上,我照自己喜欢的模式生活,可说是千篇一律。
我经过城市和乡村,绝不再同一个地方住两个晚上。我喜欢在晚上随意到一个地方,没人认识我,没人知道我第二天要在这里做什么。
我默默地在街上闲逛,找寻一个对我合适的地方,找到一块位置。我尽可能地不让人们谈到我,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去扯上关系。我尽量不去看别人,因为人们常会因目光接触,而和别人打上交道。
..............
我已提过:绝不在同一地方,也就是在我表演的地方。我无法在这种城市或乡村多待一分钟,在这里人群涌向我,想看我的钢索表演。
这里挺好,正巧在两个村落间。昨天那个村子在我身后,我绝不会再回头,下一个村子还看不见。
现在我独自一人。轻风吹着。
所以,优雅的灵魂在本质上是孤独的。
它们走在路上,永远是一个人。
但有时,我们需要安慰,需要温暖,需要光。不要来自自己——有时,这多么令人厌倦和疲劳,要来自我们以外。
有这种需要的时候,我们或者拥抱一个现实的身体,或者拥抱一个真实的灵魂。
我们的需要不能全部被满足,至少不再感到饥渴。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