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达尔文电波读后感精选

时间: 2021-01-10 10:42:41  热度: 269℃ 

点击全文阅读

《达尔文电波》是一本由格雷格·贝尔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004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尔文电波》精选点评:

●间谍小说非英国不能读。无他,日不落帝国众横捭阖四百年,积累了太多尔虞我诈的经验。科幻小说必须是美国的,因为想象力和科技都是第一。

●看了一百多页还不进入主题,实在是有点晕了。

●想法很有意思……第一次在科幻中看到性描写

●淘宝

●评价很高,可我看着象惊险小说,没看到多少科幻成分

●翻译极烂,建议读原文

●本能是我们的灵丹,也是我们的毒药。

●流行小说没错,侏罗纪、后天之类

●Greg Bear,大牛!拜!

●硬科幻没有最硬只有更硬,啃不动,大致过一遍

《达尔文电波》读后感(一):生命,生命

看完了想的是

原来生命如此美好

内核很硬

似乎可以惊呼

原来就是这样

这是关于进化的狂想曲

让俺再一次感谢并崇拜这个世界

描写很美

当光斑闪烁在小女孩的脸上

俺似乎看见雷同史诗电影的镜头

光芒从地平线开始闪耀

音乐响起.

《达尔文电波》读后感(二):有关进化的最“硬”的小说

五一期间一气儿买了近20本科幻大师系列的小说,看了三分之一,其中这本达尔文电波最好看,不过,也最“硬”。

进化在科幻诸多题材中,时有出现,关于那些奇形怪状的智慧生命,因为可以很直白的理解为“生命为什么是这样”。但以点缀居多,为什么呢?

我想,首先是因为比较新,现代进化理论,以达尔文《物种起源》算起也不过百多年的时间,从发现DNA算起就更短,而经典物理学则长很多。

其次,现代进化理论争议最大,经典物理学甚至相对论之后的所谓“大一统理论”,虽然也有多个假说的竞争,有新老理论的论战,但基础,或者说大圈儿已经是那样了。而进化理论则不然,虽然达尔文名字响亮,但达尔文理论还远到不了成为“基础”的共识。

第三,我想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进化理论最挑战“神/创世主”的存在,据说地球人80%以上有各式的信仰,有各自的“神/创世主”(待考),可在现代进化理论中,“神/创世主”的地位变成微不足道甚至不存在了。

达尔文电波对“生命为什么是这样”作出了一个解释,但看懂这个解释需要比较多的科学知识(DNA/基因等等),所以我说它“硬”。如果对这些知识了解甚少,这本书就很无趣了。

《达尔文电波》读后感(三):硬科幻佳作!

如果是百分制的话我会给这本书85分的评价。

《达尔文电波》,2000年星云奖获奖作品,雨果奖提名,坎贝尔奖提名,这些荣誉已经可以说明这本小说不可能难看。而且仅仅出版四年就被科幻世界杂志社除了单行本恐怕也算得上非常快的了。

这是一部所谓“硬科幻”作品,书中所涉及的中心概念就是:进化并不像达尔文所宣称的那样是一种随机的选择,而是有一套早已制订好的法则,这套法则以SHEVA为媒介,让人类在一代人之间飞速进化。在我看来,整个想法都非常漂亮。虽然整本书花了不小的篇幅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涉及了很多看起来很艰深的生物学术语和概念,但没关系,我觉得即使你不懂这些东西,也不会在阅读的时候觉得有障碍,甚至可能因为对于进化这一问题的出色表述,认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进化论到底靠不靠谱。当然,进化论基本可以说是一个合理的科学理论,不过如果你真的去想这个问题了,就说明作者对于这个概念的叙述已经足够成功了。

不光光是科幻概念,故事叙事的整体节奏也可圈可点,厚厚的一本书,米克和凯•朗两条线(我看到有书评说迪肯也算一条线,但是在我的观点里,迪肯的故事开始就和凯•朗的故事有了交叉点,而且我不怎么喜欢迪肯),从阿尔卑斯山的雪崩、格鲁吉亚的万人坑直到两个人见面并在一起,揭开进化的秘密,节奏把握地非常好(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这两个人也太快了吧),完全是好莱坞大片的水平。

说起堪比好莱坞大片的水平,我还要多说几句,《达尔文电波》点子巧妙、故事情节漂亮,可以算得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科幻悬疑作品,但这些只存在于前两部中。人物还是有点儿太过程式化和扁平化,我指的不是人物的刻画——所有人物性格还是挺鲜明的,而且那么多人物也没觉得杂乱——而是人物本身的行为。比如上面说到的,米克和凯•朗突然就在一起了,迪肯的很多想法显得很奇怪,当然这是情节需要,也不算太脱序,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整体来说除了出色的科幻创意和还算流畅的情节设置,这个故事也没什么可以让我们深入挖掘的地方,这也算一个败笔吧。

第二部结束,总统先生被弄死了,米克和凯•朗成功的跑掉了,突然我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逃跑也太容易了吧?!按照好莱坞大片的节奏,下面不应该是阴谋阳谋追车大战什么的吗?感觉一下子就泄气了啊摔!教练,我要多看看诺娃小姐出场!不过到第二部结束,整个故事的谜底已经差不多被揭开了,可能作者写这本书就为了那个出色的Idea,说完了故事就讲不动了吧,总觉得结局比较坑。

说到这里,《达尔文电波》还有一个续集,叫《达尔文之子》,讲的是最后这娘仨最后还是被逮起来了什么什么的。但是相对于这本,评价一般。

总之这本书写得相当不错!特别是前两部,值得推荐!

《达尔文电波》读后感(四):不算神作,也是杰作

我是6.30号,地震之后学校放假的时候买的。

同一批次的还有《索拉里斯星·K星异客》《群星,我的归宿》《妖魔古墓》《星丛》《金羊毛》。索耶的和K-PAX比较震惊,其他的看了也就算了。

这本书比较厚,所以被我扔到了最后来看,呵呵。我看书的时候心理比较矛盾的,正在看的时候会强迫自己赶快看完,不时检查下还有多少看完;差不多到睡觉的时候,我同样会检查这个章节(或者故事阶段)还有多少,然后说看完这个就睡觉,但是又往往忍不住继续往后面看了。

对于厚书,我通常都会觉得相当喜欢。我喜欢书,也喜欢厚厚的一大本捧在手心里的感觉。虽然现在纸张改进了,很多厚书也没有那么厚重的踏实感,但是手里一大本的感觉仍然很舒服。

————————————言归正传的分割线————————————

看书之前,我曾经问一个朋友家里那么多单行本按什么顺序看好些。第一次,他说把达尔文电波放在最后慢慢品味。我看了几本,又脑子抽筋地去问他阅读顺序,这次他把达尔文电波放在了第一个。(估计他也忘了第一次,呵呵)

在第一次的时候,我就手痒地翻了翻它。开头的爬雪山把我折磨得够呛,大便的时候差点便秘。(很多人都有边poo边读的习惯吧?)NND怎么老爬不完?长篇就是这样炼成的?

第二次看,我憋住一口气把爬山看完了,把凯和多拉(好像是拉多?)的赶路也看完了(想臭骂一句,“NND,丫的能不能不要这么啰里啰唆地介绍背景啥的?”)然后故事终于进入正题。

正题,感觉很爽啊,3个看似不想干的事件引出了一条关乎整个自然界的线索。真的,绝对的硬实,绝对的好看。(可能很多人不会觉得好看,呵呵)

我真的觉得很神奇,一本情节如此松散的书(至少我这么觉得= =)居然能牢牢地吸引着我。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写作功底吧?

这本书的对话也很舒服,感觉很自然,没有别扭之感。但是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很莫名其妙> <感觉这个人的台词被另一个人抢走了,但是作者又没有“抢台词”的暗示……

整本书的精华从前面的凯验尸开始,到凯怀孕,几乎占了500页中的2/3,看得我直呼神作!可惜后面让我觉得有点烂尾= =它也从心中的神作跌到了杰作。

HEVA婴儿有点让我意外,我以为是多大的进化呢> <结果差不多。不过转念一想,尼安德特人和我们也差别不是相当明显,不是么?这一切也当是情理之中。

最后奥古斯丁的婚礼,我直接晕菜了。我怎么不记得前面提到过这个新娘?(可能是我看书不太认真,呵呵。这本书的人物太多啦,虽然各个有声有色不输曹雪芹,但是毕竟中国人不习惯外国人的名字不是?再说这本书我读的时间跨度比较久,大概有一个月)这个婚礼也莫名其妙嘛,仿佛这个场景只是为了让奥古斯丁知道凯生了崽子而且目前情况比较紧急?后续就没了嘛……= =

在整个后半部,格雷格描写了SHEVA下的政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硬转软~但是个人不很喜欢这种软> <

————————————以下剧透(唾骂编辑部)—————————

GX,你们能不能不要在介绍里提到“进化另有一番规则啊”?整本书就两大包袱,SHEVA和进化,丫的一把就无情地把进化抖了出来= =

以上,完毕

《达尔文电波》读后感(五):硬科幻作家媲美曹雪芹

最近,对长篇小说阅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深层次原因是自己正在钻研长篇小说的创作技巧。这个时候,正在阅读中的《达尔文电波》就给我许多启示。

格雷格.贝尔——一个两次获得“雨果奖”、五次摘取“星云奖”桂冠的科幻小说作家,他的科幻小说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一、主题——这部小说描述的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一套早已制订好的法则就存储在人类的基因中。“它会像计算机一样对外界环境自主做出反应,确定进化方向”。这样的主题,格雷格敢于探索驾驭,使我对他的专业背景产生了兴趣。因为从内容看,描述的是应该很深奥的生物学、病毒、基因、变异、进化等非常艰涩的科学,但通过小说中一段段情节生动的展现出来,并不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他对生物学太了解了,至少应该有方舟子那样的学术背景。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题材是我们这样非专业的普通作者所难以把握的。想都不敢想,根本不懂,硬科幻作家不好当。

由此澎湃而生对硬科幻作家的好感,由生物学转到物理学,景仰拉里.尼文和他的《中子星》、《环形世界》。我所能接近的,看来只有软科幻作家了。

这一生所可能成就的,看来除了罗伯特索耶,就是弗兰克.赫伯特了(开个玩笑)。这两个是我这科幻爱好者一直非常喜欢的大师。

但无法成为格雷格.贝尔和拉里.尼文也似乎不是坏事,他们的名气在中国没有我的两个目标的名气大。硬科幻太专业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科幻世界是软科幻的世界。

二、人物——《达尔文电波》描写了许多人物,几乎每个章节都可能会有新的人物出场,人物与人物织成了一张网。这些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非常热闹,也使内容一波三折,情节丰富,足以见出作家的非凡功力。这些人物有的只出现一次,作为该章节叙事的陪衬,使叙事显得异常生动。如果只有那么几个主人公,相信作者自己也会枯燥得直打哈欠,编不下去。有限的人物会限制故事的发展。而经常出现的几个人物正是故事的主人公。特别是最先出场又最后谢幕的,肯定是作者的最爱。

人物的构思在这篇作品中基本按照两种方式:一是随地点变化而出场,一是根据主要人物的关系而设置。比如写到女主人公凯,在格鲁吉亚则有许多陪衬人物:科学家拉多、联合国的美国陆军上校贝克、贝克的黑人女下士助手亨特、格鲁吉亚共和国安全官员奇库里什维利、旅馆主人利卡、学院主要联系人塔马拉、赞非拉、实验室管理员田吉兹、国家传染病信息中心的克里斯托弗.迪肯。后面由凯.朗还发展出足有几十个人物,如麻省剑桥的卡尔.罗斯中心资深科学家朱迪斯.库什纳、库什纳的助手非奥娜、凯的丈夫索尔、索尔的麻省理工学院同学德鲁米勒博士、埃科巴克特公司霍乱实验室负责人黛布拉.金、;而由另一个准主人公迪肯发展出的人物有他的直接上司、中心主任奥古斯丁、统计员简.索尔特、卫生局长马克辛.柯比博士、亚特兰大的奥林匹克市立医院医生沃伊特博士、分析专家汤姆.斯卡、国家健康研究中心副所长肖贝克------

太多了。还有另一个主要人物米奇的人物链------

众多的人物体现了作者的谋篇布局功力,当我们谈到曹雪芹的时候都这么说。《红楼梦》中到底写了多少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其实构思多个人物是一种技巧,掌握并不难。根据情节的需要,根据生活的真实,人物为故事服务,只要主人公不需要这个陪衬,他就可以不再出现。

人物不需要照应。

人物的性格塑造非常生动。这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功劳,这些词汇与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关。

三、对话——一部生物学专业知识背景的科幻作品、场景又多在室内,对话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描写不好对话,那一定会令读者厌倦。所以我得总结一下对话的铺展规律:那就是让对话在人物的行动中进行。

如描写凯.朗与库什纳的会面,主要推进的情节是后者阐述SHEVA蛋白酶促进合成前列腺素的研究结果。对话展开是这样的:先是欢迎拥抱凯,然后寒暄家常,介绍研究成果时先让秘书打开电脑,通过人物对电脑的操作行为描写来继续对话,期间夹杂着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