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梅根失踪》影评精选

时间: 2021-02-16 11:27:43  热度: 365℃ 

点击全文阅读

《梅根失踪》是一部由迈克尔·戈伊执导,Amber Perkins / Rachel Quinn / Dean Waite主演的一部惊悚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梅根失踪》影评(一):一部小小的学生片 活着多美好~

影片讲的是13岁的美国小孩的故事。网上交友需谨慎 这是大人们老生常谈的,但是我认为家长们应该开放的放孩子们看看这部影片(虽然里面充斥着美式脏语 性爱 毒品 ....) 这样孩子们是会深刻了解到危险所在。的。。。

影片的身临其境 我是到最后JOSH 把摄像机放地上 然后一直听AMY说话 我才感受到的。看过《死亡录像》所以这部的拍摄手法 稍显不足。

最后俩孩子躺在床上聊天的场景 让人怀念孩子们活着的情景 所以说~活着多美好~孩子们 珍惜生命吧

《梅根失踪》影评(二):算真实吧

这部电影反映的问题很现实,就是当今年轻人对于网络、毒品、性的歪曲的认识,尤其是网络这个新世界,让无数的青少年的沉浸其中。网上交友聊天,确实能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也能让腼腆的人得到锻炼,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危险。

影片中的梅根,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对josh的好奇,从而去和josh见面,这也是大部分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感觉这部影片虽然比较写实没,但是内容欠缺一些润色,真实是好的,但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形式的电影我感觉就不如同类型的《信任》。

如果大家喜欢这类型的电影的话,建议看看《信任》这部作品,也是关于网络陷阱的。

《梅根失踪》影评(三):the following film is based on actual events

the following film is based on actual events

这样显得很残酷,因为在这真实的世界里,曾经有两个如花一样的女孩被残忍地杀害。在这世界的某个时刻,你们曾经一起呼吸过。

那两个小女孩,一个性感美丽,一个可爱乖巧,她们虽然性格迥异,却成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想成为和你一样,最后也确实是。

看着他们唱那首鲨鱼爸爸妈妈的时候特别难过,他们,虽然被困在现实里,却对着未来有过没好的想象,想去德州,想去意大利,他们信任着这世界,却被这世界残忍的”强奸“。

rincess,come home

you are my best friend .

《梅根失踪》影评(四):一部可耻的伪纪录片

非常真实, 但这种真实极度可耻。尽管《梅根失踪》是由真实事件改编, 它的负面影响仍远大于它的警示意义。这是因为伪纪录片的形式严重削弱了了电影中剪辑, 配乐, 运镜等艺术手法创造的“故事”属性; 它的目的是欺骗观众, 这不是故事, 而是现实。虽然使用伪纪录片这种形式为恐怖影片增加真实性以制造恐惧早就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手法, 但是, 这些恐怖影片制造的恐惧往往是离观众日常生活非常遥远的, 与超自然未知事物相关的。《梅根失踪》的剧本传递的信号却是, 不管一个人是对性持开放态度(Megan), 还是纯洁虔诚又天真(Amy), 不管是来自贫穷的单亲家庭, 还是优渥的中产家庭, 只要这个人是女性, 那么她就随时生活在被绑架, 虐待和谋杀的危险中, 并且媒体和警察对此束手无策。相比恐惧, 《梅根失踪》所散播的更像是恐慌。更糟糕的是, 这种恐慌的另一面是鼓励, 对于犯罪的鼓励。它在宣扬现实中, 男人可以轻易地将自己的欲望实践于女人身上, 包括毁灭她们。有很多其他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剧本也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他们并没有选择使用伪纪录片这种拍摄方式来制造噱头, 因为它们的主创团队仍有底线。而《梅根失踪》显然没有。

《梅根失踪》影评(五):难道只有我注意到那男的之干了不到2分钟- -?做个PROFILE

如题,标题党。

可是那男的最后干AMY之用了不到两分钟……相信他平时肯定精于撸管事业以至于强撸灰飞烟灭2分钟一发成为一代快枪手。

至于那两张虐梅根的照片和对AMY的喂食,强S倾向,可有有仇恨女性的倾向,尤其是漂亮的年轻女孩,可能青少年期受到这种女性的伤害,不太可能是家庭暴力。

萝莉控属性就免了,那两妹子很显然怎么塞都不能算萝莉,尤其是梅根。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应该只是因为好骗容易上手。

其实敢选择这种年纪稍大的女的,也应经偏离了沉默害羞寡言又少的死宅男的形象,很可能此人外观还可以(至少还能参加PARTY)不过有什么生理缺陷(快枪手?- -)曾被漂亮姑娘奚落造成心理阴影导致内心自卑扭曲,所以报复社会发泄不满。

冷酷无人性扭曲心理变态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没有这方面潜质,片子还好意思拿出来?

当然我觉得这两妹纸也忒傻了,MEGAN去了PARTY明明找了4个钟都没见到,很显然那男的如果在的话肯定长得不是照片上那个样子,很显然是被忽悠了嘛,之后还敢见面,2货。

在餐馆后面,SB才选这种地方会网友。

那男的不敢再PAR上找MEGAN,未必是SHY,有可能是觉得人太多,而且时机不对,所以我未必觉得他就是阴暗孤僻变态死宅倾向。

关于AMY,好吧,你都已经向警方透露了关键信息,继续啊,受威胁了怎么不说,怎么不说MEGAN和那男的都参加了一个PARTY,这样把参加PAR的人一个个找出来不久行了? 警方已经看到了那两张为对外公布的照片,我不信他们会不重视,当然照片的事AMY不知道,但你也不用绝望到试都不试一下吧?比天朝人民还不信任人民警察?

以上为吐槽。所以大家以后面基的时候还是要小心。最好带基友来华工饭堂,那人叫一个多,安全。

还有,别撸了,2分钟,我擦。- -

《梅根失踪》影评(六):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基本没血腥镜头,比起说它是恐怖片,其实可以说是教育意义更多。“不要随便去见网友,不要太相信陌生人”。影片以比较平淡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两个女孩的悲惨经历,小成本的拍摄手法效果倒是挺真实,渲染出来的气氛也很压抑,引人深思。两个姑娘本来身世就很可怜了还遭遇这种变态杀人魔,看着实属让人揪心。

电影里讽刺了很多,把“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诠释的淋漓尽致。从强行“一位绝望的母亲”,酒肉朋友,川剧变脸的记者,随便了事的侦查人员们,到最后乔什未曾犹豫的挖坑动作,都将人心的冷漠暴露无遗。只有艾米一个人是真正关心梅根的,奈何她什么也改变不了。可以想象一下,遇到紧急情况时,只有你一个人急的团团转,然而其他所有人对此都漠不关心、冷眼旁观,你甚至还会遭到冷嘲热讽和威胁施压...这种无助和绝望的感觉不会比她后来又被杀人狂囚禁时差到哪里去了。说到底,这份绝望也只属于这两个女孩,她们的悲惨经历没有、也不会改变任何东西,从始至终其他人抱有的态度只有欢愉和无所谓。

其实前半段,这个乔什和梅根聊天,就乔什声音我一开始就觉得是那种阴沉诡异、奇奇怪怪型的,但是当他们聊到那个马特达蒙,两个人笑着调侃,梅根打趣地说“你是嫉妒人家”,然后乔什就像个再普通再正常不过的男孩子一样,还有点故意抬高语调,装作小孩子气的说“我为什么要嫉妒他!” 这段还挺可爱的,给人很轻松的感觉,变态不可怕,就怕变态会伪装。前半段有多和谐多美好,后半段就有多压抑,果然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最后乔什把艾米活埋了那段也是让人印象最深的一段吧,艾米在桶里用尽浑身解数去苦苦央求他,好话都快说尽了,这乔什挖坑的手愣是连迟疑一下都没有,也希望现实里某些为变态杀人狂辩护的圣母表看看这个,这就是这种变态的真实写照,永远不要对他们抱有一丝希望,同样,也绝不能给他们任何机会了,这种人严重情感缺失,毫无道德底线,留着只能是社会的祸害。

tw:乔什声音挺好听,尤其黑化了以后,但我属实不懂他那照片是怎么能把梅根迷住的,难道人和人的审美差异就这么大??

对了,如果有朋友看这个片遇到了一直有旁白的问题,换个片源就好了,有的在线观看的网站就是这样的,当初也看得我一脸懵逼。

《梅根失踪》影评(七):因为真实,所以压抑

碍于我家的网络慢到天怒人怨,所以这个片子我是找了许久才费劲下到了电脑里,下载的过程中无聊提前看了影评,了解了大体的剧情,所以从片子一开始看到两个女孩我就知道最后结局两个人都死了。 原以为提前有心理准备,看完后应该不会有那么不适,没想到,从艾米关入地下室就整个人开始不好了,说的再恐怖都不如亲眼所见的冲击大, 尤其是最后“高能”的艾米活埋,整个过程我僵坐在电脑前,明明吹着空调喝着饮料,却总觉得喘不过气,总觉得有个大大的水桶从屏幕里出来了,桶身慢慢盖到了身上,还严严实实的压上了盖。 有些事不能想,不能带入,一代入你就不容易逃出来,比如看完电影以后,我下楼买锅巴吃,半黑的天甚至让我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有一天我会不会成为某个人的猎物?后来我冷静下来,想了想,啊,这并不匪夷所思, 因为这影片就踏马该死的真实到仿佛随时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 对于梅根的“作”,其实可以理解,但凡从小缺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都会有梅根一样的心态(我是说心态,不是说做派),记得片中有个地方梅根说我可以跟你在一起,但是你要说你爱我。女孩子眼中的茫然渴望真是让人心酸,相比于艾米而言,梅根从小到大都过的不好,最后的结局又那么凄惨,这个女孩短短的一生实在太过不幸。 无论演员像不像,电影里就是设定为13、4岁,那么只有13、4岁心智的孩子,每天做了什么,与哪些人交往,对你说的是不是实话,你的无心之语会不会在他们青春期敏感心灵上造成伤害……我们不知道,虽然谁都有过那个14岁,但却也渐渐忘记了14岁那个自己。这个年纪,真的极度幼稚又极度危险,自以为聪明实则单纯愚蠢,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梅根与艾米。 所以虽然这片太压抑,但是还是感谢有人愿意出品这样的电影,很多道理,很多后果,你讲给孩子们,他们往往嗤之以鼻;远远不如这样真实的影像更能好好“教育”他们,尤其看完后我还会阴森森地补上一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写着写着,竟让我想起了曾经一个与梅根很相像的朋友,幼时父母离婚,与母亲寄居在亲戚家,艰难度日,后来搬出来后也是与人合租在条件很糟糕的筒子楼,而她本人平时交往的都是些社会大哥,刚入学一个星期就“教训”了班里张扬的女生,一战成名,从此成为班里的大姐大。 这个姑娘每天看起来很嚣张,大说大笑,漂亮直率,喜欢首饰爱打扮,学习成绩有点糟糕……可是这个姑娘却很会背课文, 平时爱自己编歌词,她还会无所畏惧一巴掌扇在欺负我的男生脸上。 可是高考以后,她远走他乡,我完全失去了她的消息,十多年来,了无音讯。 也许因为这样的缘故,这部片子我看的格外压抑,当然想起她并不是把她重合在梅根的遭遇,而是这么多年在心里总有这么个牵挂的人……只希望无论她在哪里,都一定一定过的顺遂安康,她有个极好听的名字,也请一定要有个像她名字那么好的一生。 不行了,原以为写出来会好一点,但依然压的难受,还是关了看一集《极限挑战》压压惊吧。

《梅根失踪》影评(八):不是影评

电影《Megan is missing》梅根失踪|消失的梅根

(下文轻微恶心)

被噩梦惊醒后无法入睡,瞬间就想到了这部电影,查了下豆瓣,我是2012年9月看的,给了四星。虽然时间模糊了但当时看完憋出一身冷汗的感觉还记忆犹新,当时立马推荐了3个朋友看,结果2个压根不敢看,1个看完了立马打电话臭骂了我一顿…………

豆瓣480人打分,3星6.2比我预期高。240条短评,5条影评几乎都是1星到3星,可见被吐槽程度颇高。类比《波基普西录像带》(比较假,偏古怪)、《解除好友》(惊吓程度soso,代入感一般)及《巢穴》(恶心篇幅短,惊悚贴入感欠佳)的比较多,很幸运这几部电影我都看过,但最爱的还是这部megan is missing(胜在真实)……

梅根失踪的拍摄成本极低,大部分镜头由手持摄像机及摄像头完成,仿纪录片模式,大部分贴脸特写,场景也很简单,基本就是两个女生的卧室和几场室外戏,最后的巢穴也选的很随意。没有任何炫技的剧情,直接按照故事发生的正序来演,其中穿插了日期提示和一些剧情关键词说明。

故事很简单,两个家庭环境完全不同的女孩是最好的闺蜜。一个是很受欢迎的party queen,一个是遭人嫌弃的丑小鸭。但两人家庭环境成反比。第二遍看更觉得Megan的遭遇让人揪心,生长在一个完全畸形的家庭,变态的继父,冷漠的母亲,一帮虚情假意的酒肉朋友,生活充斥着滥交,毒品,谎言…但Amy的父母都是成功的中产阶级,对她十分宠爱,家庭条件优越,除了在学校人气差没朋友带来的自卑几乎没什么烦恼了…所以可以感受到,Amy就像是Megan的小天使,她的单纯和善良是Megan心里最柔软的角落,所以她愿意为了Amy去给别人口交,愿意告诉Amy自己的小梦想,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伤疤……Amy会紧紧的抱住Megan,什么也不说…第二遍看到这里我情绪down到了极点,因为想起了后面的剧情,干呕了一声…突然为这个拥抱找到了后面的呼应点,很恶心……

接下来,进入关键剧情,Megan在网上认识了josh(这个名字我有点儿阴影,叫josh的都离我远点)。豆瓣有篇影评提到,josh的声音很变态,一听就有动机有问题…这点我完全不认同呃…josh的声音非常normal,甚至有点儿好听,腔调也很正常,这个特点才显得更恐怖,因为后期Amy开始怀疑josh的时候,这个男人说话的态度有一个很不自然的变化,由轻松渐变至邪恶,如果这是个本身就很犯罪的声音,那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效果,所以,josh的恐怖点就在于他的“极度普通”!他的声音,交流方式,甚至穿着打扮都是你上街可以看到一百次一千次的路人模式。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街上走,可你并不会遇见张牙舞爪的Freddy,也不会碰到拿着电锯的杀人狂,更别提丧尸女巫和吸血鬼了,这些恐怖太刻意太遥远,生活中的代入感并不强。但,你很可能会碰见的,是一个穿着非常随意的路人,毫无特征,他不紧不慢地靠近你,悄无声息,甚至此刻你正在和朋友FaceTime,下一秒你的咽喉就会被他锁住,他把你拖进一个暗无天日的地下室,接下来被虐待,强暴,肢解,装进汽油桶里活埋……

全片我认为最恐怖的镜头在53分10秒左右(当然最好看清影片提示,有几处高能定格会瞬间让人小崩溃),你在录影,或者你在自拍,可是在不远处,你的背景里,有一个陌生人走过来,一个模糊的人影,他停在不远处,刻意隐藏自己,暗中观察你的一举一动……这种真实感让头皮发麻……

电影在60分钟以后就很直白了,直白的去让你感到不适,慌张,紧迫,不舒服………

其实,最后我还是要传播正能量[doge]…这部电影是有深刻的警示作用的,全世界每天都有像Megan和Amy一样失踪的少女,父母能做的,老师能做的,学校能做的,朋友能做的都不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影片中的讽刺无处不在,讽刺如Megan父母一样变态又不负责任的家长,讽刺了Magen内帮婊里婊气又虚伪无知的朋友,讽刺了不负责任的社会媒体及敷衍了事的警察,讽刺了充满诱惑和危险的网络社交……

内个板着脸报道Magen失踪事件的女记者,在严肃的讲完案情后,下一秒笑嘻嘻地说着她认为有趣的画面:“当我们回来时,一个纯种西班牙猎犬,碰巧在透过他主人车子的窗户探头!”

其实就是这样,其实没人在乎Magen,只有Amy…Amy也许还有父母在乎她,那你呢,你会有人在乎吗?也许josh在乎你

《梅根失踪》影评(九):真实与善的冲突

很复杂的心情看完此片。拍得很真实,除去掉一些非常细节的为观者理解而加进的“人工解释”外。

譬如乔治的配音——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就让我有种毛骨悚然,没错,他的声音确实很有魅力,回忆一下只有《狙击电话亭》和《v字仇杀》中的两个男主角与其相媲美。同样没有露出过脸,同是以声音展现。“有磁性的声音”应该就是说的这种吧,但这种磁性的声音却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还有他的用词和语调,让人不寒而栗,却又欲罢不能。

此外还有解释因素的几点:艾米在自己的秘密之处乔治的身影的长时间出现,存放梅根的塑料桶,以及乔治掩埋艾米的时候,艾米所有的话似乎都是在对着摄像机说的,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去想,到底在摄像机未开的时候,艾米还有什么话可说?

去除以上几点,我不得不说该影片拍的很真实,手动的摄像,模糊的画面都营造了真实的气氛。此前笔者曾看过一个非常类似的影片《rec》。也是以此为风格,以至于若不在影片前后加以说明的话,完全可以等同于一部真实的纪录片。我此前对此片的评价是“在跨出一步就跃出了电影的界限”。

《梅根的失踪》比上述的影片还要“真实”。

这样的影片,只有在这个时代才可能公映吧。这样赤裸、详细、真实地去反映恶,以至于,人们甚至能从中学到技术性的东西。

赤裸的的犯罪情节,曾经被《无法撤消》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由于其中真实的强奸情节将其列为禁片行列。但即便如此,观众至少能够由一种距离感存在——影片的表现手法已经在另一方面暗示观众:这是电影。而《rec》则是在剧情中拉开了真实与电影的距离:用一个恐怖的生物恶魔来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失踪》却结合了两者,将影片与真实的距离再次缩减,甚至模糊了两者。

当然,我们可以想像,作者意图也许是为了警戒世人,在这个时代,变态杀人狂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其极的。所以,每一个孩子,孩子的父母,以及所有的人,都要小心了。

然而导演想说的这样(如果我们不去曲解),但影片本身却说出了自身的东西。恶的真实。

的确,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因此就需要了解到什么是恶,并由此防御之。我们且不说该片是否已经提供给了我们防御恶的方法。所有“增强免疫”的方法常常是无效的。恶与善不同的是,它不能由善去引导。也就是说,当善试图靠理解恶而去纠正恶的时候,善往往反而是被恶腐化掉了。古希腊诗人忒奥格尼斯在其诗作中就曾表达过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会发现,当一个善与恶乡交结的时候,往往是后者腐化了前者。一个原因是,善自会寻其道,而恶却无所不用其极。与善的感化能力相比,恶实在是太过强大了。我们也可回观我们的历史。历史记录下来的都是写丰功伟绩,帝王明君,越是远离我们,越是具有更多的美德。我们当然应当区分历史与真实。或者说,真实的历史与流传下来的历史。从一些考古学方面的研究材料看,现代人的普遍会感觉,人类的古代与现代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善亦然寥寥可数,恶亦然昭昭在目。所以便会有“厚今薄古”之事,因为古今都一样,再加上进步论的思想,现代自然更胜一筹。

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何史书与真实的历史有差别。而且史书往往是记录丰功伟绩的善事,即便有许多商纣夏桀,酒池肉林,但却远不及对善的记录,况且对于那些恶,并非细致记录其举止投足,而往往以泛论之。其中缘由,不可不思。

因为古人知道,恶是要惩戒,善是要宣扬的。为什么?因为善就是好的,恶就是坏的。天道伦理,自然常识。追问好为什么好的人才是最为奇怪的,甚至为恶的人都有一个好坏的区分。没有一个人不是想要“好”的,只是具体上有各自情形,无法使然。所以我们在影片中也会看到,在面对摄像的时候,梅根会说谎自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有一个温暖并且一起为荣的母亲。没有人不追求好。只是在行动中,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不好的,那是好的,另外一些人则意见向左。苏格拉底说:无人有意作恶。只是我们并没有几个人认识到什么是“好”,或者说“善”(good)。人的智力有限,所以认识就有限。只有在终极意义上的知识,才认识到终极意义上的“善”。在这一点上,知识的求真中的真,才与善是合一的。

片面的真并不是善,反而会遮蔽真,也遮蔽善。

所以在展现“真”的时候,就不得不谨慎行事。彻底地揭露恶定然不错,但有“恶”修善,实属难之又难之事,必须有相当修为与悟性,方能成正果——佛家早已点破此径。所以正道,依然是从善出入手,诸事以善为训。偏门左道,实难成功,到头来极易走火入魔,害人害己。古人早已了然,故而史书之中,以正道弘扬为重,即便些许罪恶例证引以为戒,也常常聊聊数笔,以叶衬花。因为他们知道,常人实在难以恶为戒。不仅中国如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强调了对民众的教育应当以美德为重,反对荷马对宙斯等诸神之恶的表现——因为这可能导致缺乏节制美德的民众的败坏。

启蒙在带来了光明的时候,却也带来了一种“平等”与“大白”的追求。这种追求,要求把一切东西都展现给一切人,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去了解真相。却为考虑真相是否适于对所有人敞开。若是意志坚定,不为所动的人也罢,然而这样的人本来就世间少见,大多数都还是普通民众,况且启蒙带来的真理并不是全面的真理(全面的真理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展现给人),对善的启蒙也就罢了,对恶的启蒙却有可能导致偏沉。

所以,这样片面真实(影片的展现也必然是片面的,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全面——并且这也是不可能——的真实)的影片,是不适合公映的。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