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 2021-02-24 00:14:10  热度: 239℃ 

点击全文阅读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是一本由[日] 下村敦史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一):感悟

感觉很不错,虽然我们可能在生活中会遇见许多不如意的事让我们怀疑自己,但是我们并不是有问题,只是遇到的事情可能还不能让我们知道。我们身边有许多爱我们的人保护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心灵。所以遇到不好的事情,一定不要怀疑自己,相信自己。加油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二):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主人公是一位盲人,所以读者也被迫只能跟着叙述通过四感来看整个故事。《黑暗中飘香的谎言》是围绕战后遗孤问题创作的推理小说,其实也并非传统形式的推理小说。

起因是因意外失明的“我”,长久活在黑暗中逐渐被侵蚀,不再相信来自身边的善意,内心也蒙上了阴影,受外界干扰,一度怀疑哥哥是假冒遗孤身份,一路探寻下去,竟然挖出的是“我”自己的身世。

“战争结束后,许多中国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日本孤儿,将他们当成亲生子女一般扶养长大;同样,身为日本人的母亲也拯救并扶养了中国孩童。正因中、日双方都有这些善良仁慈的好人,无数幼小生命才得以获救。只要遇上的人、遇上的时机稍有差错,我跟哥哥可能都无法活到今天。”

这是个超越了国家关系,讲述了普通人之间美好的感情,主题宏大、角度巧妙,虽然不是传统的推理形式,也确是一部佳作。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三):有得有失

总体可读性还是不错的。虽然限制于一种必然的“一团和气的圆满结局”的大主题下,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尴尬,但也是基于纪实主题的部分奠定了故事存在的价值和可读性,特别是对不了解这一社会问题的中国读者而言。另外,毕竟中日战争的题材,特别在日本想必是个烫手山药,所以能看到针对该主题的推理类创作,而不是旁敲侧击或仓促染指,已属罕见。

主角是盲人的设定非常讨巧,但作者却没能把“在不知情下被人住到家中”的惊悚,与“该人刚好是另一个自己”的玄妙处理到位。与作者在《至中国读者》中阐述的创作观点恰恰相反,盲人主角带来的本应是充满画面冲击故事,(无论是转换上帝叙述视角,还是利用主角的其它几觉,或者其它元素更近一步去激发读者的视觉想象)。

另外人物性格部分处理的都有些潦草,特别是日本哥哥过于“老好人”……

总体布局,结构情节的处理几乎全都到位,但人物关系,主角的猜疑,迷雾的的层层构建,在文字处理上却远称不上精彩(当然不知几分是因为翻译的原因),力度就被松动,阅读的愉悦度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四):黑暗中飘香的谎言书评

首先依旧感谢猪神,能让我这么快的看到这本新书,其实这本书也挺有意思的,作者下村敦史自2006年起连续九年挑战江户川乱步奖,五度入围决选,最终以这本《黑暗中飘香的谎言》夺得桂冠。而在书后作者寄中国读者的寄语看来,作者也认同这部获奖作是他目前创作小说中的最高水准。

那么这部第60届江户川乱步奖《黑暗中飘香的谎言》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其实这部小说的大背景就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遗留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人试图归国乃至归国后被本国人视作异国人。而且能看出来作者的反战意向,在战败后日本高级军官落荒而逃丝毫不顾因战争带来的本国人民,那种视人命如草芥的高级军官归国后还能享受高额的补贴,而遗留在异国他乡的本国人却被迫颠沛流离,莫不是对这场不正义的侵略战争的极大讽刺与反思。

再回归到小说中,那种大背景下的家庭亲情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主人公“我”是一名盲人且身体羸弱,而他的外孙女正需要人捐献一个肾,他想起了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是在日本遗留了许久后回到日本的,但他的哥哥拒绝了检查,这与乐于助人的哥哥形象不同。故事在此开始了。

不剧透的书评内容点到这里,下面的书评内容会有所泄底。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五):《黑暗中飘香的谎言》:如果让怒火蒙蔽了理性,有一天,全世界都会成为你憎恨的对象

作为盲人的村上和久偶然情况下怀疑自己的日本遗孤“哥哥”不是亲人,于是展开了多方调查,结果发现重要的证据,随之而来的好像是更大的谜团。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似乎恫吓他不要发掘真相的比留间先生、当初曾在一同开拓团的稻田女士、甚至还有一位自称偷渡来的真正的哥哥村上龙彦。事情变得越发扑朔迷离时,村上的母亲却吐露了重要真相——

在二战侵华历史遗留问题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故事有一种无奈感。“哥哥”是在中国被当作日本人,回到了日本却被当作外国人;只是由于讲不好日语二找不到工作的二代遗孤;甚至主人公的失明也疑似与早年在中国的经历有关。大学近代史课上我写的论文就是关于日本遗孤的身世介绍,当时也看了不少资料,多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生活现状,知道他们大多数人过的都是一些清苦日子。

还有两个疑问:徐浩然是怎样知道“哥哥”的身份的,他在母亲的房间里做什么,是双胞胎?长者太久保到底是什么人,是否当过关东军?

当然,问题不会以问题的形式一直存在,能够被回答的从来是推理小说的拿手好戏。这部小说的完成度很高,其实推理的部分实际上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玄机,但所有的伏笔最终都用在了解密的过程里。但是,看完之后还是会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疑问:徐浩然来到日本是为了追求日本国籍,但却明知在日本法律规定下自己的弟弟不能帮助自己加入日本国籍。是我没认真读,还是徐浩然到头来欠缺考虑?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六):香飘飘

这本书是群友介绍说挺不错的,而且都戏称这本书为“香飘飘”,非常有趣,听到这个名字就很想买来看看,结果我姐已经入手了就先给我看了。拿到这本书就非常喜欢,无论是纸张的质感还是设计都很喜欢。平时买电子书比较多,但这本是想要拥有实体书的那种书。

看完了以后,觉得这本书确实“真香”。虽然诡计还是属于比较老套的,但在最后20%部分是越来越精彩,结局对我来说有“出乎意料”的部分。对于我,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用一个很平凡、普通的故事写出了出人意料的故事。推理小说这么长的历史,写了太多的密室诡计以至于现代的推理为了求创新结合了许多科幻的部分。而我恰恰并不喜欢这样的部分,甚至觉得有非科学的部分的不能够称为推理小说。我喜欢的是像《福尔摩斯》这样只讲究证据的推理小说。所以我对于“香飘飘”这样普通的小说尤其喜欢。

即使不怎么喜欢推理小说的,这本书中关于“日本遗孤”的部分也是值得一看。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七):黑暗中善意的谎言(推荐,无泄底)

有种超熟悉的感觉,上一次看这种设定的小说还是国产的《xx》,不仅设定一样,居然……(封嘴)但这本完成度要高很多,流畅的故事,高雅的文笔,第一人称的盲人视角相当不出戏,够真,够写实。

开头以一场偷渡者集体死亡的戏码拉开序幕,埋下诱人的悬念。接着开始以第一人称深入描写眼疾老人村上和久。十年前和女儿由里香断绝来往的和久,一直一个人孤独的生活,渴望与女儿修复关系,而孙女夏帆因肾衰竭急需血缘之亲移植肾脏,和久本以为能借此机会修复自己和女儿的关系,却被告知肾脏指数不理想不支持移植。听着女儿离开的步伐和叹息,和久一度失落,悔恨,自责,但很快变把希望寄托在老家的亲哥哥身上。和久的哥哥是被日本抛弃在中国二十多年的战后遗孤,战后二十多年才被遣返回日本和母亲,弟弟和久相认。回到老家的和久请求哥哥龙彦捐献肾脏,却被龙彦强烈拒绝,连说稍微检查一下都不行,至此,谜团慢慢显现出来了。战后回来的“哥哥”是和久的真正的“哥哥”吗?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检查呢?为什么会在哥哥的房间发现一罐砒霜?和久独居的家慢慢被寄来没有署名的点字信件,上面总是写着不明所以的俳句……

和久慢慢开始调查,过程中充满了健全人无法想象的艰难,辛酸。黑暗的迷茫感仿佛顺着纸张慢慢的渗透出来,和久总感觉自己在被人监视,在马路边被人蓄意推向车流,家里不知不觉藏着一个陌生人,在大雪中迷失了方向……

本书作为推理小说,最为突出的是作者的伏线和布局,“谜底”解开之际,伏线有节奏的显现且被灵活的串联起来,在残酷的战争下,瑕疵的社会下,黑暗的世界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柔。

自我感觉其中社会派的元素有点多余,批判意味太重,并没有和故事包裹好。还有和久的即时性推理有点思路清奇……总让我感觉有点别扭。

老话,瑕不掩瑜,还是强力推荐。

最后,感谢赠书。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八):黑暗中的绝望和希望

第60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算得上是近年来看过乱步奖中比较靠谱的作品了(好像这几年你看了好多乱步奖似的)。当然,对只想看本格推理的朋友来说,这本书多少有点未够班…..此书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个是主角是一位盲人,虽然盲人神探过往就有之,但主角在这里就显得弱小和可怜,在黑暗中惶惶不可终日;第二个是提到了日本遗孤的问题,个人印象里好像还是第一次在推理小说里见到此类描述。而这两点都和小说的主要内容息息相关。给人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小说从日本入境管理局查获一次偷渡事件,在集装箱中的偷渡者因被人恶意堵住通气孔集体死亡,只有一人逃亡、一人被捕开始(说实话,要是80、90年代偷渡我还相信,到2010年天朝人还几百人集体偷渡,我肯定是不信的)。主角是一位四十多岁失明,随后妻离子散,现已六十余岁的老人,其外孙女患有肾病急需换肾,但其女儿和自己均不具备捐肾条件。情急之下,主角想到了自己的大哥,在六十年前日本垦荒团仓惶逃命之际,与主角母子失散,被善良的中国人收养,直到80年代方返回日本,至今都在向日本政府诉讼的日本遗孤。但在多次向大哥请求之下仍被无情拒绝。在联想到多处疑点后,主角不禁产生了疑问,从中国返回的“大哥”真的是“大哥”吗?同时,主角还多次接到奇怪的盲文信,怪异的腓句似乎有什么含义。更有人向其表示:其实,我才是你大哥……湖南出版社把此书和一堆温情小说放在一起(不知道算不算一个系列),恐怕是对此书的性质有什么误解(也有可能是抓住了内涵也说不定)。全书存在着对战争的谴责和反思(而且难得的不是那种嚷嚷着日本战败了日本人过的很可怜之类的废话),对侵华战争的罪恶也有着一定认识,在书中的很多人身上显露了人性的光辉,个人相对推荐。另外,此书中还有涉及盲文和腓句的暗号推理,但我觉得大家不要对此有什么期待才对……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九):社会意义大于推理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村上和久怀疑自己的哥哥是个『假货』,于是着手展开调查。哥哥是遗华日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战争遗孤』。1945年,日本战败时,关东军从中国东北仓皇撤退,留下大批开拓团(日本殖民东北战略下的日本平民)自生自灭。母亲带着村上和久和哥哥逃命,历经千难万险。徒步横渡松花江的途中,哥哥被水冲走,幸而被一对中国夫妇救起并收养。日本允许遗孤归国后,哥哥回到日本与和久和老母亲相认。但是,回国的遗孤已经是一把年纪的成年人,他们在融入日本社会时遇到了诸多问题。随着和久的调查不断深入,过往的历史和遗孤的困难逐渐展现在读者面前。

调查的过程就是在黑暗中艰难的摸索,这一方面是比喻意义上的,另一方面则是字面意义上的,因为村上和久是一位盲人。书中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了盲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便,和在更深的层次上由黑暗和未知带来的危险和心理上的威胁。

最终揭晓出来的是一个温暖的答案,呼应着题目中的『飘香』二字。

本书的社会意义大于推理小说本身的意义。

第一是因为它直面战争遗孤遭受的苦难和困境。开拓团成员,关东军的士兵,遗华日侨,以及日侨的日本家属,在小说中悉数登场。遗孤的中国养父母虽然没有出场,但也有所涉及。这样的全面和周详是很难得的。

第二是本书以盲人为主人公,详细地呈现了盲人生活的细节。这很新颖,而且写作时需要勇气。不过同时,这也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因为书中很多困境和谜局只对盲人才有效,黑暗蒙住了主人公的双眼,也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不过也有副作用,就是作为明眼人的读者虽然会试图揣摩盲人的心理,但终归无法真正理解,所以在看到结局时容易认为原来都是主人公的受害妄想,产生受骗的感觉。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读后感(十):社会派推理小说?

今年我最讨厌的推理小说。

冷静下来思考原因大概就是,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我想看到正常的剧情展示,想看见足够多的真相碎片,想看见真实的人性纠葛。但这本小说不,他用盲人作为叙述视角,我不是说盲人不好,推拿写的也很好我也非常感动,但我真的不主持把这个视角作为推理小说的第一人称视角。因为读者会完全失去正常人能够有的判断,这个作者甚至用这个视角去哄骗了读者,去制造了超级多的假象,最后一一揭穿的时候,我丝毫不觉得感动,我只觉得狗血和被糊弄。我觉得有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已经离推理的核心越来越远了(起码就这个作者和这本小说来说),你想写中日遗孤问题,但你首先你是一个推理小说家,如果你是想讲清楚中日遗孤问题我或许会说这本书值得一看,但要按照推理小说的标准,那完全就是不及格。而我恰好是从“推理小说”分类区随便挑的这本书来看的,我一开始的心理预期就是“推理小说”,而且我狗血言情逆天剧情什么的都看的多了,这点瞎凑合的小反转还真惊不着我,你这不叫推理啊,你这叫凑剧情整的反转啊,别说推理了啊,摸着良心你推敲推敲,这剧情这么逆天讲一个正儿八经的遗孤问题不觉得违和吗?我觉得好违和啊。这层“推理皮”太低级经不起推敲了,你要是真想讨论这类问题,我建议可以抛弃推理小说家的身份再去搞,这本书还获奖了,啊啊,,,头好疼,,,江户川乱步奖啊,还真是“突破文学创作界限,颠覆你对推理的认知”啊,是我太因循守旧了,我欣赏不来。

初稿评论:我真的很疑惑,有的推理小说家是写不出来更好的推理小说了吗?太乏味了。用盲人视角将观众带入,低级的悬念设置,故意隐瞒所有的推理小说该有的线索,将读者也带入一片无边的黑暗中,然后花费大篇笔墨去写遗孤,超大篇诶,看得我脑壳疼,而且是很生硬的介绍方式,并不自然好吗???我真的烦死了,我看这本书的心理预期就是“推理小说”,结果我像一个“盲人”一样,被作者带着瞎乱转,他告诉我一堆和我期待无关的事情,告诉我“最后再告诉你带你去哪里哦”。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