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读后感1000字
《大宇宙》是一本由陈坤 / 周赟 / 徐晴 / 夏雨池 / 班宇 / btr / 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宇宙》读后感(一):第一本从头翻到尾的Mook
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从头到尾翻完,这么大的选题,编者做的真用心啊。先带你登月再去全世界航天城兜风,完了让你跟那些追陨石的猎人和摄影师聊天,听各种收藏家艺术家作家聊宇宙,顺带给推荐一堆宇宙电影和音乐,总之就是看到停不下来咯。黑白底色排版真的很酷,视觉上很抓人又不会觉得乱。文字还是中英结合,关键英文材料都放出原稿,能顺便学英文有没有。要好好宝贝起来的一本Mook。
《大宇宙》读后感(二):最用心看的一本书
一开始被书的排版吸引,觉得怎么会有一本书排版这么酷?后来一看价格觉得略贵,但是酷到不得了啊好吗,没有带够钱,去了两次书店都犹豫不决没能买下来,因为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可以以最虔诚的状态认真读完这本书,但是第三天在赶飞机之前还是拉着妈妈来买了。回到学校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不玩手机一直研究了。只能说这本书是我看的最用心的一本书,因为要考六级,所以把英文部分也全部自己查着字典翻译了一遍,书里处处有惊喜,出现了噪音艺术,大卫鲍伊,洛丽塔,尼古拉特斯拉,死亡射线....很多很多的惊喜。自己的习惯是只喜欢看小说,也是没心没肺的看。这本书我标满了注解和对一些陌生词汇的解析,行了我要继续看了拜拜
《大宇宙》读后感(三):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这真是一句话暴露年龄!
曾经有“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后来有喝啤酒吃炸鸡怀里搂着来自星星的你。我真是俗人思密达。
可是,世界上那么多浪漫的事,为什么最浪漫的时刻我们总是会想到流星、星星呢?
仰望星空才知道世间有文字叫浩淼。
抬头见月才懂得世间有感觉叫夜凉如水。
在这个雾霾布满灰色天空的时代,想想头顶还有一片无垠的纯洁与未被污染,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安慰。
一下午各种琐事和烦心事,所幸知道嘈杂之外还有安静的宇宙。看看手边的《大宇宙》,读读这些踏实接地气的文字,感受这些实实在在的宇宙梦想,突然觉得很感动。
每个人都想着升职加薪赚大钱,创业娶白富美挂高富帅,谁还会想人类这个种群的最终梦想和追求?
是的,我们的先辈走出山顶洞,走出非洲,走来走去走西口闯关东,走了这么久,接下来我们将走向哪去?走到哪里?
很感谢,有人做这样一本书。很感谢,这世界还有在为梦想唱颂歌的人。
莫名感动。
《大宇宙》读后感(四):人类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无垠的星空?(题记:探索的野心和欲望)
问:“人类什么时候感觉和宇宙最近?”答:“大概是眺望星辰大海的时候。”(貌似是在书里的哪儿读到这么段,可惜忘了是在哪一页看到的了(≥△≤))——宇宙,是一个梦想!和痴想或者理想不同,人类的梦想,总会给人以坚韧而有力量的感觉。
“请收好这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
宇航员、天文学家、陨石猎人、艺术家、科幻作家、音乐人、暴风兵……他们已从22个地球角落出发,与你共赴宇宙尽头的盛大狂欢!
我们是几十亿年前熊熊燃烧的大火爆出的一点火花
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归途是星辰大海”
再没有比看漫画更不用费脑子的书了,再没有比读科学理论更费脑子的书了。哦,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Mook。“Mook”是一个英日混血的组合单词,即将杂志期刊(Magazine)和书籍(Book)合在一起,成为独具魅力的“杂志书”(Mook)。
就是把杂志以书的形式发表,没有杂志的时间限制,一般每期一个主题。简单地说来,就是图片多文字少,编辑取向情报多理论少,其性质介于Magazine和Book之间,故而简称为Mook,意为杂志书。感觉这期《行走·大宇宙》的内容就有些近乎于学术类Mook了。
本期的主题说是什么“大宇宙”未免有些太过泛泛,还不如套用邀请函上的“太空派对”之语,来得更加实际。用粘在封面上的笺纸取代太过常见的腰封已然是神来一笔,白底黑字的书封反衬得上面荧光粉的邀请函愈加醒目,激情四溢的文字更是令人读来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如此牛逼的图书的设计,不知是出自何等神人之手啊!
不过,这次居然在书后看到了三篇小说,感觉有点不妙呀。诚然觉得文笔还都挺不错的,但在当今越来越多的Mook不是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干脆关停,就是从做资讯转为小说期刊或改以小说为主要出版内容物的时候,希望《行走》能够一如既往的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图片内容,而不是做不下去了只能转型吧~
《大宇宙》读后感(五):还需要走很远的MOOK
虽然错过了关注科幻星云奖,但是迎来了引力波。宇宙的无穷奥秘总会在不经意间提醒你,嘿,读读科学吧。
所以抓起陈坤的《大宇宙》,直到最后看到他的大图才想起,呦,主编是个演艺圈的明星呀。
封面的邀请函“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知这句出自何处,但每每看到都会小激动一下。作为看着科幻小说长大的孩子来说,无论是满天繁星带来的遐想还是关于外星人的猜测,都是未知神秘感的魅力所在。Cosmos is calling, 这句对于宇宙一直是无限向往的我们是充满诱惑的。
翻开书,纯科普的内容少之又少,奔着科普去的,不推荐读这本。对宇宙周边感兴趣的可能是比较不错的休闲读物。
可以说此书是很厚实的、大杂烩类型的MOOK。围绕宇宙这个选题的方方面面展开,没有其他出书名人的喧宾夺主,全书前半部分在讲宇宙,从1969年阿波罗登月开始,一路展望人类探索太空的旅程,图配文,有中英文对照的。后半部分很多关于科幻作家,艺术家,音乐人对太空探索的看法。最后附加了短篇小说和绘图。信息量有,但是版面布局有点乱,满眼都是字或者图,没有留白,读得累眼。文章编排也缺乏逻辑感,有拼凑的嫌疑。英文的穿插是一块一块的,比较突兀。最为我诟病的是整本书的字号,同一页里大小不一,看着很跳跃,阅读体验并不好。选择的图片很丰富,但图文的搭配很欠缺,有待提高。
采访文章中,看到很多新奇的艺术作品,见识了科幻迷艺术家们的浪漫。看到许多执着的人,坚信有外星人的存在,开发机器人,穿着盔甲横跨澳洲的《星球大战》影迷们。你想不到的尝试,有人已经做过了,读他们的故事,不会去问有什么意义,只会身临其境般感受他们的热情,觉得太Cool了,就该为梦想,爱好这么折腾一世。
书围绕宇宙的选题面广,尤其很多科幻作品的介绍还是不错的。太空科幻电影谱系,按时间梳理了经典科幻电影,作为观影指南不为过。
有登月的旧闻,有采访文章,但里面没有娱乐笑料,八卦轶事。庆幸明星们在做一些对知识增长有益的事。如果利用影响力能带来更多的关注不同领域的人,那何乐而不为呢。
《大宇宙》读后感(六):走着走着或许走到了宇宙
陈坤突然走着走到了西藏,殊不知,现在倒是走着走着想要行走在“宇宙”中了。当然,我不知道他是否要在宇宙中行走漫步,就像《地心引力》电影里边的那些角色一样,在宇宙中唱着歌,漫步,虽然可能突然遇到飞来横祸。我想,即便没有真的走在宇宙中,陈坤已经透过这编这本书告诉我们一点,或许他的心“比宇宙要宽那么一点”。
关于宇宙,有许许多多的谈论,不管是真实或者是虚无,仰望天空的那一刻,我们会不经意地感觉到一种源自深邃以及浩瀚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我们赞美月色的美,或许让我们感慨人的渺小,或许还有让我们得到一片宁静:毕竟和宇宙相比,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计较的呢?忙碌的世界与浮躁的生活多少让人想要逃离,却又没有多少人真的鼓起勇气逃离。些许年前,这样的逃离的“浪潮”引爆了一次畅销书的形成,许多人开始思考间隔年,开始书写城市人生,开始写路上的经验,开始写许许多多的人与物,当然少不了要去一趟西藏去洗涤心灵。慢慢地,生活的引力让人们回到既定的轨道,回到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束缚确又维持生存的轨道,而有些人的轨道上,运行的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着遥远的星球。
这本陈坤主编的《大宇宙》算是一本天文事件或者是宇宙窥探的说明,从登月时刻到当下被宠爱的科幻文学,这本书从多方面来显示了宇宙与我们当下的关系。我们或许都还记得阿姆斯特朗说的那句关于“一小步”的话语,我们也一直都在憧憬能不能找到下一个地球可以延续智慧的生命。或许我们将永远不可能找到,即便我们找到,当下我们的能力或许并不能达成我们的愿景。关于遥远的外太空,我们被许许多多的东西所吸引,出现了陨石猎人,层出不穷的外星相关的电影,以及很多人在追捧的小说。这本书给我们所见到的不仅仅是宏观的一些伟业,还有个人面对这样的伟业的看法,或许在我们为之骄傲的同时,有人在担心辐射。
这本书的编排让人感觉惊艳,不论是精美太空的图片,亦或是一些简单的绘画,每一页的排版都对得起读者。显然中英文之间的交错让这本读物的风采尽显,让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接触到最真实的对话,是的,译者或许并不能全然传达信息。不管是天文学上的小白,或者是对宇宙没有什么概念的读者,通过这本书,大抵可以算是入门了。
《大宇宙》读后感(七):爱你如宇宙般宽广
孩子总说:“我爱你如宇宙那么宽广。”可是,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都很想知道。我们只知道宇宙很大很大,我们在揣测地球以外的星际是否还有其他生物,我们在畅想哪一天可以乘坐宇宙飞船便捷地来到太空四处巡游。
大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未来的征程、旅途。但是在踏上宇宙之旅之前,总还是要先对这个未来的目的地多一些了解。
《大宇宙》,是一本集合了宇宙畅想、宇宙的一些已知探索、以及与宇宙相关的某些领域的知识为一体的别样杂志书。关于宇宙的杂志书我还是第一次读。没想到,这本书的主编居然是陈坤,没错,就是那位明星大帅哥陈坤,有点酷酷的不苟言笑的陈坤,虽然知道他早就跨跃在出版界,但是我一度以为他主编的书总还是八九不离娱乐,却没想到“行走gogo”都go到了宇宙大世界了。
宇宙,浩瀚无垠。它到底有多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说得清楚。宇宙里的物质,科学家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已经探知到的那部分,在我们看来,也是捉摸不透的。因为无知,所以怀着虔诚的心去看待地球以外的大宇宙,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如同书中提到的那些宇航员们一般踏入太空,倘若飘浮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那般遨游的心境该是怎样的美妙?
且说这本书,它既写到了1969年阿波罗的登月,也写到了至今人们仍在探索宇宙之路。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也在书里和我们聊聊科幻以外的太空探索。宇宙给我们发出了邀请函,等待着地球人去探知。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那些陨石猎人的经历。不论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发家致富,还是因为一腔热血一心想要探知“星星”的秘密,但是可以用自己的眼和手在地球上寻找星星们的踪迹,能与那些坠落在地球上的“星星“亲密接触,发现它们、向世人展示它们,这样的经历足以让人兴奋不已。
关于宇宙的知识也如同宇宙一般,无穷无尽,这本书里知识量很丰富,通篇读下来收获颇丰。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大宇宙》读后感(八):宇宙的杂文集
这本《大宇宙》是本很厚实的书,不过书中的字数并不多,只有二十万字,而且有一半是英文。之所以拥有这样的厚度,一是因为纸张的质量,纸非常厚,摸在手中颇有一种杂志的感觉。二是因为本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图片和照片,这些东西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我喜欢宇宙,早在自己五岁的时候,就有一个想当天文学家的梦想。记得一九八六年的时候,自己就一直想去观测七十六年才能出现一次的哈雷慧星,只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并没有这个机会。一九八七年的时候,又遇到了极为罕见的日食,这一次自己终于是满足了愿望,如愿以偿地用照片底片看到了日食。尽管当时不知道日食的产生原因,但也是极为感兴趣的。对于宇宙的幻想以及对星辰的渴望始于自己的童年,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自己的这个愿望最终是无法实现了。不过,对天文学的热爱还是不曾消逝的。
从一九五七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终于开始了大宇宙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地丰富和详实,但是从一九五七年至今,这个大宇宙时代最为重要的事情,便是一九六九年登月事件了。在那个鸡年,人们成功地登上了宇宙中的第二颗星球,这是一件始无前例的事情。月球作为离我们人类最近的外星球,也有三十八万公里之遥。虽然这是个独一无二的以万公里为单位的宇宙距离,但也足以困扰人类数千年之久。登月之后,人类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必然要向下一个星球火星进发,只是不知道以我的年纪,还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人类登上火星。
可以说,这本《大宇宙》讲述了与宇宙有关的很多的东西。最开始的篇幅自然是讲述我们人类大宇宙时代的历史。不过不是编年体,应该是纪传体。后面的内容,则是有关宇宙和太空的周边文化。我们最为熟悉的自然是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不过书中也介绍了一些陨石猎人这种极为罕见的职业和故事。
对于一个想要全方位了解宇宙的人来讲,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了,如果论专业性,这本书自然是远远的不足,但是对于一个热爱宇宙的普通人来讲,这本书已经足够了。尤其是本书中有大量的珍贵的照片,足以开阔每一个宇宙爱好者的眼界。
书的最后有几篇短的科幻小说,其中一篇还不错,另外两篇个人觉得比较一般,甚至还有些看不懂。当然,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也许会有更多的读者会喜欢也说不定。
《大宇宙》读后感(九):宇宙,继续前进,GOGO!
这是陈坤出品的“行走gogo”系列中关于宇宙科普的MOOK杂志。新鲜到手,翻开来看,排版非常先锋。200多页的内容,图文并茂,内容很丰富:上个世纪的宇航照片,珍贵的信件,宇宙事业探索的报道,宇宙的高清照片,宇航员们的访谈等等。在《火星救援》热映的时候,能有这样一本应景的科普全百书,真是非常的涨知识。
在科幻史上,当莱因哈特皇帝遥指浩瀚宇宙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经典之语时,宇宙便成为我们最终最远的想象。科学的局限让我们借助科幻的想象,人的无尽想象力延伸到未知的无尽时空之中,各种充满可能性的故事,填补着我们对无尽的宇宙的好奇心。
诗人佩索阿说,“我的心,略微大于整个宇宙。”阿基米德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歌德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这个宇宙世界都恒久存在。在这个世界面前,人类,甚至地球,只显得渺小而卑微。----人终需常怀敬畏,敬畏而爱护这个沉默厚重的自然。
对一个看过《火星救援》影片,受影片中正能量鼓舞的科幻爱好者而言,翻阅火星探索的前世今生,对火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对火星怀有痴梦的人必是许多,有的能力出众,正为火星探索踏出一步步痴路;有的心怀想象,在无尽的想象中构建全幅宇宙生态;而有的则摇旗呐喊,在小螺丝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60年代初,卫星,飞船,宠物,人类被一一发射入太空,未知的宇宙是最热门的话题。以光年记的外太空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宇宙与我们的关系却并不遥远。大刘《三体》中的三体人,宇宙中的信号,清扫者,守护者,这些科幻文学中构筑的生态系统,是日常的科学探索之外的善与恶的揣测。虽然三体系列的结局是正能量的,是基于现有的能量守恒基础上的构想,但若是换个基础,大体会是更多可能。
阅读gogo系列正宗的科普,看过去,现在的各种努力尝试,失败和每一步的成功,感概的是科学进步的一点点皆得来不易,我们的今世也许看不到宇宙的终点,但一代代的传承和发现,让这希望或许成为可能。塞利纳在《茫茫黑夜漫游》中说,“我们生活在严寒黑夜/人生好像长途旅行/仰望苍空寻找出路/天际却无指引的明星。”人类仰望太空,在黑暗世界里寻找光辉,是无尽的幻想史,也是最悲壮最激动人心的探索史。宇宙,继续前进,GOGO!
《大宇宙》读后感(十):COSMOS IS CALLING
这毕竟不是科幻小说,跟地球联军和外星文明都没太大关系。书里不讨论虫洞、高维空间和引力波,不争夺香料,不建造鹦鹉螺,老鼠不是智慧生物,也没有原力或者二向箔。
书名虽然叫了《大宇宙》,讲的还是地球人的故事。
讲音乐人、艺术家、宇航员和芸芸众生,也讲布满航天精神遗迹的城市、长达世纪的火星殖民计划,以及一台会发微博的月球车。
我们脚下的星球每天被阳光和风环绕,高楼和坟冢永远都在生长,工厂和火山昼夜嘶鸣。但这些东西宇宙都不关心,《大宇宙》也不关心,它只在试图提醒我们还有山要登,还有星球在等,月亮上也有黄昏;试图描述还会有人身披铠甲徒步澳洲,或者翻山越岭地狩猎陨石,用地球人的热烈方式爱着世界;试图记录人类无数的巨轮、火箭、刺入深空的梦,他们起锚、远航、放肆生长,或者沉入深海、在高空烧成灰烬、埋入这个星球或深或浅的夜。
因为真实,前因后果都限于地表,不跃迁也不坍缩,所以情感也都连贯真挚。简明和繁冗都有,高亢和深邃齐全,读来章节圆满、句读恳切,好像每个字都在用力。
更重要的是,它不会试着感动任何人。
如同星空浩渺,从来不为谁璀璨,不过如你所见,有的是人对它着迷。
所以这本书适合读两遍。
第一遍得如饥似渴地读,抱着人类了解宇宙时那种急功近利的通病,在每一个句子里面寻找答案。读完书里用力讲来的每个部分,像在黑夜里点亮一个一个光点,连成线,织成面,汇成三维空间。用这种恢弘的感慨来感念脚下这颗温暖的星球,就像几个世纪前人类常做的那样。
第二遍则要等,十天半月过后细嚼慢咽地读。开始体会到看起来的宇宙,终究是一片一片极寒的星域中一颗一颗蛮荒的星球上一寸一寸绵延起伏的山川海洋、荒漠和熔浆。终于理解有些人永远看不到地面,因为他们只关心星星们长什么样。
也开始理解宇宙虽大,还得用双脚一寸一寸土地踩过。
最后,作为少有的“会让人迫切想寻求答案”的MOOK,这些都已超越“单纯地评价好坏”这样的意义。如同这个宇宙本身,你会尽你所能去观察,却很难对它下定义。
若是地外文明能懂,不妨给他们看看,告诉他们人类都是怎么抬头仰望、妥协或者对抗、燃尽热爱和梦想,在这个星球之上或者之外取暖和发光。
注释:“不争夺香料,不建造鹦鹉螺,老鼠不是智慧生物,也没有原力或者二向箔。”梗分别出自《沙丘》(香料),《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银河系漫游指南》(老鼠不是智慧生物),《星球大战》(原力)和《三体》(二向箔)。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