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锦集
《20世纪的教训》是一本由[英] 卡尔·波普尔著作,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一):读《二十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
在上个世纪的学术界和思想界中,卡尔·波普尔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较有争议的知识分子,这里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生前及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和看法的巨大差异。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巨大的差异,我想,是因为思想界本人的思想有太多棱角与鲜明的个人色彩的缘故。其实,仔细阅读卡尔·波普尔的著作,你会发现,他思想的魅力可以令喜欢他的人手舞足蹈,也会令不喜欢他的会心生嗔恨继而对之不屑一顾。这里的不屑一顾已经不是文人相轻了,而是一种思想与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卡尔·波普尔说过:“马克思思想我弄明白了,我可以跟你们保证,马克思的学说是对的,他的理论没错。共产主义终将实现,我们会取得最好的胜利,只要共产主义革命成功,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社会。”卡尔·波普尔对资本主义的弊端及其熟知,对马克思经典学说也极有心得,他还说“资本主义是一种邪恶的社会形态;它必须终结,要被共产主义推翻。”就凭这些话,他的不被西方资本主义学者所欢迎就可以预料到了。不知道卡尔·波普尔从哪里来的勇气和底气敢说这样的预言。有时候你会觉得他的话充满大义凛然,但是恐怕更多时候你会觉得这个思想家的思想其实很不成熟,其对某些观点的阐述和论断都缺少某些必要的说明和依据,更多时候凭的是一腔热血。
《二十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这本书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能从中读出卡尔·波普尔一生最主要的思想精华和学说。从该书中可以读到,卡尔·波普尔思想中比较有价值的内容就是他认为“孩子们是最大的贫困阶级”,并呼吁大人们在孩子们的面前要做好榜样,不能把自己不好的行为传给孩子,这与鲁迅先生呼吁“救救孩子”的良苦用心极其相似。每一个读者大概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来吧。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二):“教训”的意义
每段历史都会给后人留下经验或者教训,那么对于已经过去的20世纪,又会留下多少教训呢?不但年轻人想知道,就是我们这些从20世纪走过来的人也想知道,当然,每人想知道的内容可能并不一样,但是如果能知道属于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教训,那么对于展望未来,特别是对于21世纪的发展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英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他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发表的演讲稿,以及与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的对话录,谈出了《20世纪的教训》所给人的思考。他主要从波斯尼亚战争、媒体的危险、知识分子的责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极权主义宗教、历史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的影响,这看起来似乎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是体制中产生的利弊往往会决定人的命运,因为国家的政策是决定国人生死的关键。
波普尔其实是马克思理论的研究者,有相当多的共产党人对于真正的马克思理论著作并没有认真看过,他们的行事依据是通过盗听途说,或者是从断章取义中得来的,因此他们往往屈从于一些所谓的理论家的指挥棒,而失去自我鉴别的能力。而波普尔从17岁就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了,他也曾经沉溺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中,但最终他看出了共产主义的核心问题所在,于是他成为了马克思和共产主义的强劲对手,尖锐质疑依照历史法则设计出来的政治计划。因为他觉得追求自由比追求社会主义式的平等更重要,而且在不自由的人群中也不会有真正的平等产生。
该书涉及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从苏联的衰败到法制与民主;从电视对人心的腐蚀,到自由知识分子的责任等等,实在能让人看到一位“思想者”所闪烁的火花是如何让人心明眼亮的。
这本书并不厚重,但文字所给人的力度是很大的,细细地回味“教训”实在是有利于后人产生更多的“经验”。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三):世界并非只有一条线
历史必然论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并不难找到,就像我们不会否认历史的进程是不能够为人类意志所转移一样。但是历史真的就是只有一条线走下去的吗?难道马车之后就是应该是汽车,难道蒸汽时代之后的故事背景应该发生在电气时代?历史就像是车轮,似乎朝着一条线走着,最后将会停在地下停车场一般。卡尔波普尔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认为,至少在他看到的世界并非如此,古巴的危机倘若稍微有点不慎,或者你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到这样。
20世纪的枪林弹雨已经让这个世界变得模糊,持续不断的冷战同样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其实并不应该变成如此。个人的自由到底最后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走,而我们的世界是不是又会因为电视文化的出现而变了一般模样?人类社会本身的战争也罢,和平也罢,是不是终将会因为我们的社会的进程一定会变成一个结果?所有的这些,或者我们都需要一个思考,而一开始,我们应该问:这个世界就一定如此吗?
自由世界的知识分子在这个开放的世界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应该引导这个世界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这个是社会知识分子要作的事情。而对于我们而言,在历史的进程中,20世纪所给的教训是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手头上所能够拥有的少数的自由和民主的权利,而并非在娱乐的文化中走向死亡,忘却原来这个世界的真正的主宰其实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意识形态的斗争在一段时间内认为世界终将会是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宇宙主义”,并且有人还提出了要将资本主义的人开除“球籍”。当然这些东西的最后已经被我们所见,所谓的意识形态作为官方的控制和引导手段,你我所能够坚守的是我们本身所能够拥有的自主与自由。未来的民主或者自由会是怎样,或许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在电视文化的引导下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的下降,或许历史只有一条线,那就会回归到个人为中心的社区政治?也许,这些又并非我们所想要看到的,或许,这些恰恰又是在发生的。但是,至少,20世纪给我们一个启示,试图预测世界的未来或者控制世界的未来,终将是会走向地狱深渊。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四):外行也能看出热闹的社会思想论著
人们总是乐于总结过往,展望未来。我想,《20世纪的教训》正是来自这个理念,而开放社会学之父卡尔•波普尔完全能够承担起这个总结过往的责任。
卡尔•波普尔10岁接触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为精神分析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工作,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经历,注定他的思想与众不同。刘擎说他是“一个深刻而清澈的思想者,一个徘徊在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学者,一个反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以偏执的风格竭力宣扬审慎与开放的雄辩者,一个享有盛名又在流行中备受误解的知识分子”的评价好不过分。就算《20世纪的反思》中收录的作品不多,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卡尔•波普尔这种非凡的魅力。
在《和平与战争》的访谈中,波普尔说自己17岁生日过后没几天,他就决定从批判的角度重新衡量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个10岁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人,17岁开始批判马克思主义,这若是放在当代,17岁或许很多人都还没有“断奶”。然而,波普尔却已经俨然是一个思想家的样子!像我这种普通不研究政治的女性读者,也许目光狭隘、思想封闭无法真正理解波普尔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意思,但是他的这段经历我是看懂了,似乎像一种警示性的暗示,人活着,成熟思想的形成不分早晚,端看其何时开始努力!这篇访谈的最后一句话“从那时开始,我下定决定要弄明白他的理论到底有没有根据”则是揭示出了一种做学问的态度,要想解决问题就得了解问题,要想批判一种观点就要彻底了解他!
读《20世纪的反思》,突然想到了鲁迅对不同人读《红楼梦》产生不同想法的总结,如今看来,一个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作品怕也是如此!在“电视腐化人心,一如战争”中,波普尔用哲理性的分析指出了电视腐化人意识形态上的作用,它就像一场瘟疫,在消磨人时间的同时,也消磨着人的意识形态!消磨着这个世界的意识形态!
波普尔用自己雄厚的知识解读20世纪,我们从波普尔的阐释中解读20世纪。这种关系,体现出我们知识匮乏无力自行解读这个世界的悲哀;同样也体现出我们能够站在思想家肩膀上解读这个世界的幸福。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五):不开放社会的开放思考
不开放社会的开放思考
评《20世纪的教训》
20世纪有什么大事?西方文明统治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苏联的亡国与美国的称雄。那么20世纪给予21世纪的教训是什么?从卡尔•波普尔及其门徒的思考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寻找一种可能长期存在的政治形态与社会形式,于是他们提出了在这个不平静的世界中构建未来国家形态的一种可能性—开放社会。
卡尔•波普尔是一个曾经的马克思主义忠实拥护者,到后来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家;一个有利于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社会主义者,还是一位在学术上颇有成就但在声誉上却评价不一的专家。这样的一种现象存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危险的心灵,瞬变的态度。学术上如此,政治上亦然,或者人类未来的走向同理。
不可否认的是,卡尔•波普尔对于20世纪教训的总结和归纳,首先是他对于法治的推崇:法治的首要功能是避免暴力,它能让一个国家政权在不流血的状态下完成更替;法律体系不就位,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场的存在。其次是他对于民主与自由的深刻理解,民主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政权形式,但他应该是现有政治形式中次优的选择;民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民的民主(或者说是,多数人的民主),是不让大多数人受独裁控制的制度形式;自由的意义不是个人或者组织自由的无限度扩张,而是在于寻求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能并存的一种综合或者妥协。最后就是他提出的开放社会的概念和外延,卡尔•波普尔在他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定义开放社会为政治多级(Pluralistic)和文化多元(Multicultural)的社会,而在本书中,他更多地阐述了这个社会对于青年一代所形成的一些坏习惯,诸如电视的坏处、大人们的误导以及社会主流对于罪恶的容忍。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无法精准概括波普尔的思想要义,虽然被他深邃的见解和广博的推理折服。ON THE COMMON SAYING , THIS MAY BE TRUE IN THEORY, BUT IS DOES NOT APPLY IN PRACTICE.从道理上来开放社会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在不开放社会中如何去实施,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问题。用波普尔的话说,我们只能去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智慧,但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朝着未来的方向走去。
2015-11-12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六):如果这些都是常识,多好 ——读《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
文/凡悦颜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在《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导读中曾说中国的知识界是容易兴奋又容易疲倦的,觉得卡尔•波普尔是道“过气的凉菜”,然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又能好到哪里去?波普尔任教长达23年的伦敦经济学院不就将他使用过的办公室改建为厕所了吗?
在这个快餐的年代,人们不再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们的功利之心变的甚至超越了民族的认同感,并美其名曰改变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世界的发展。或因如此,人们的阅读量也变的少之又少,偶尔为之也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过也好,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和经验的总和,作为读者,我们且耐下心去接受这些遗产的馈赠,吸收其精华也是好的。
《20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是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时代的精神状况丛书第三辑中的其中一本,全书收录了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篇演讲稿和与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在1991年和1993年进行的几次访谈记录,涉及了当时乃至现在都很热门的政治议题,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原本复杂的话题,无需进一步说明便可让读者领会要义,尤其是那几次访谈录,满满都是其对这个世界的关怀和担忧,那份诚挚实属难得。罗曼罗兰之语“看透这个世界,而后爱它”,或许就是这样的吧。
现在社会青少年犯罪仍不在少数,模仿网络游戏杀人,效仿视频抢劫或着受一些电视节目的影响而间接诱发犯罪这一系列的“模仿症”犯罪原因不断被提及,引人深思。该书在“电视腐化人心,一如战争”一文中再次将这个问题推入读者的视野,波普尔曾在访谈中明确指出“电视对人心有极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力量”,电视总是为了追求效果而加入更多的动作,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干涉才能预防,避免误导那些判断能力稍弱的群体。
该书还涉及“法制与孩童”、“民主政体理论与实务的省思”和“自由与知识份子的责任”等众多极具建设性的话题,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变的越来强大,有时甚至盲目的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一切想改变的,然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敲警钟,也正应了列宁同志说的“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却有惊人的相似”,正因如此,我们总结前车之鉴,吸取20世纪的教训变的迫在眉睫。刘擎曾言,如果波普尔被淡忘是他杰出的成就,那定是他的告诫变为了常识,期待那一天。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七):庸俗充斥,历史主义遍地
《20世纪的教训》是一本集子。它收录了卡尔·波普尔的一些访谈与波普尔的几篇文章。书并不厚,也并不难读。因为20世纪过去的并不远。
最早接触波普尔其实是在上coursera课程的时候。《社会调查研究与研究方法》的老师提到了三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同时老师在课程上还提到,三本书要一起读。“如果你只读了其中的一本,你就会接受走一本的偏见。接受了就不是一个系统的有继承关系的批判性思维。”
受到之前的影响,总感觉只读波普尔这一本书会不会被他带到沟里面去。
“一个幽灵,一个xx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的欧洲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xxx宣言》中,马克思如是说道。20世纪确实也可以如此总结。
1946年,英相丘吉尔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沿岸的的里亚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了下来”。xx主义跃出一国,开始在欧洲美洲出现。
1990年,柏林围墙倒塌。以东德并入西德的形式统一。而后红色的帝国苏崩塌。
《宣言》与实际让人唏嘘。
作为一个最后变成一个自由主义者的人,波普尔的一生都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辗转。20世纪的教训在波普尔看来,历史主义是过去的那个世纪动荡的根源。对于过去的20世纪而言,如果从一战后的苏俄开始算到苏联的解体,20世纪大抵如此。考虑到波普尔的身份背景,他的这样的论述也自有他的价值所在。
在书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波普尔对电视的观点。给人的感觉就是,电视“甚于洪水猛兽”。“我们必须明白,许多文化梦想已经被电视摧毁”,书中讲到。对比美国尼克松总统竞选中电视的巨大作用,你会感觉到波普尔的态度有点怪怪的。这种观点像极了学生时代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学生们不要染发,而那些劝说的人如今也在从事着他们反对的事情。不知道这算不算波普尔自己所说的捕鼠夹陷阱,或者是他所说的历史主义。
翻罢全书,越发的感觉本书的前言写的很棒。也许自己对波普尔了解太少,也许是如前言所说吧。
“每个人都想领先时代,但在现实里,却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波普尔的这段话给他的论点作最好的注释,每一代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
现实中的庸俗和历史主义带给我们的有数不尽的废墟。苏联已经作古,东部欧洲人正在力图融入欧洲,正如波普尔转为自由主义者。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八):波普尔眼中的教训和波普尔身上的教训
卡尔波普尔的这本访谈录里面所总结出的教训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有三个。
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道德上的种种漏洞和陷阱,其一就是为了未来的美好愿景,现在做什么恶事都是暂时的牺牲这种思维,结果未来的美好依然虚无缥缈,而当下的罪恶却已经积累如山;另外一个就是党的组织者通过宣传工具夸大形势,激发矛盾冲突,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前面流血牺牲,而自己去运用政治动乱带来的成果,波普尔有力地反思了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种种逻辑和道德缺陷。
第二个则是苏联社会主义运动的破产和失败,在波普尔看来,苏联决定性的失败在于他们放弃了探索出一条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而将打倒资本主义世界作为仅剩的努力方向,这种不思自我建设而以毁灭他人为仅存目标的做法,实际上就等于宣告苏联再无未来,而萨哈罗夫氢弹以及与之配套的大规模毁灭武器投射系统,也正是在这种没有未来的运动中产生的病症。
第三个则是文化界的历史主义观点,历史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在现实的混沌当中,任何“必然到来”的事物完全可能因为准备不周而迟来十几代人的时间,而任何看起来岌岌可危“注定消亡”的事物也完全可能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再坚持几个世纪,归根结底,决定现实发展的是千千万万现实实践者的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实践者们力量有限,谁也无力完全把握历史的走向,但这却绝不意味着学者们就该假扮先知去寻找过去的必然性和未来的注定,那能得到的只有一些低成本的伪预言,过去是偶然积累的结果,而未来仍隐藏在可能性的混沌之中,依靠研究历史必然性来预言未来,和赌球骗局的命中率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还需要不断的选择性记忆来自我欺骗。
这三个教训我认为是波普尔的讲话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而还有一个教训,则不是由波普尔言传,而是由他身教所反映出来的。
这个教训就是,政治愿景和政治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像汽车概念图和汽车实物之间的差距一样大——大约隔着五十座工厂,一百位工程师和两万名工人。
尽管在书中,波普尔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但是现实政治却是无数细小的博弈和细节工作的结果,结果就是,波普尔老师提出来的那些愿景,离现实有着万里之遥,连到底该从何做起,都没有线索。尽管看上去具有完备的道德逻辑,然而其中很多愿景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却似乎像共产主义一样遥远。
至少波普尔老师的心态非常端正,决不因成功总结了前人的错误而洋洋得意,在面对未来时依然要谨小慎微。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九):民主并非全民统治而是避免独裁—Leo鉴书199
“时代的精神状况”丛书最新出版的三本,我整整读了一个月《沉疴遍地》、《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20世纪的教训》,今天最于看完了第三本并写评。这时间花的非常值得,我愿意再花时间反复读。
《20世纪的教训》的作者是卡尔·波普尔估计现在人大多不知道。一来读非通俗书的人可能始终就不多,二来作者已经去世加之他身上有很多外人看来很矛盾的地方。不过,作者有个学生您肯定过——索罗斯,对滴就是那个金融大鳄,他是波普尔的学生和其理念的踏实践行者,既建立开放的社会。
这个系列的书我都是边看边想边做笔记的。以下谈几个本书给我的重点启发。
首先,苏联共产主义存在暴力悖论。
共产主义预言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那个没有暴力人人平等的社会。于是每个人都有责任加入其中,早日促成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不论怎样共产主义必将实现。如果有人意图抵抗就是罪犯——应该是这么下去是无法摆脱自己理论中所憎恶的暴力和死亡的,看下波尔布特制下的柬埔寨就知道了。
波普尔年轻时曾短暂信仰共产主义,后来看到游行时工人被杀放弃了这个主义。原因是:自己牺牲自己可以,但是鼓动别人置身险地甚至被杀是不行的,思考下中国的义和团。马克思所提及的资本评论并未真正存在过,只能写这么深了,您自己慢慢琢磨吧。
其次,自上而不能建立市场,只能建立规则。
市场及其中的交易都是自发形成的,都是自以而上形成的;自上而下不能建立市场,只能建立规则和玩法,这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做的就挺好。相比于苏联始终保持计划经济这个路子,现在看来不倒才怪。这前苏联有个经济学家好像还得到诺贝尔经济学讲,专门研究计划经济方面的。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计划经济是极聪明人办的(要知道多少数据啊,最早可以用手算),市场经济只要制定规则,对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就可以了,看下美国经济。两者谁优谁劣不好说,我只想说人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人这个都不承认,那估计是自以为是真神。
第三,民主并非所有人统治,而是防止独裁。
这部分对我之前的观点有颠覆,读了两遍,以前我一直认为民主就是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统计。作者的观点是:只是少部分人统治,但是所有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全民普选也会出暴君,比如:希特勒就是全民普选上台的,金三胖具说也是。作者认为真正的民主有个标准“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实现政权的交接”,看看萨达姆、卡扎菲。此外,“谁来统治?”这个问题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答案。我估计要再看一遍才能理解作者的意见。
总之,穿越历史覆盖在作者身上的迷雾,看清他的观点,对我们理解20世纪,应对21世纪的问题应该很有帮助。
《20世纪的教训》读后感(十):波普尔:成为有责任感的一分子
时代的精神状况书系,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剖开各种现实的迷障,让我们看到许多现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书收录了开放社会之父卡尔波普尔对20世纪人类命运的观察与反思,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纪的观点,对过去的苦难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封面上点评“哲学大师平易近人的对话实录,练达而深刻的醒世箴言”。事实上读此书也是心有戚戚然:社会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极权主义,宗教,历史,媒体,知识分子的责任等等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都在发展和变化,他们与我们息息相关。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也有义务了解这些常识。
中国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曾翻译出版了波普尔大量的重要著作,他的学说据说“在20年就流行过”,只是对“容易兴奋又容易疲倦的中国知识界来说,波普尔似乎已经过时很久了”。那么波普尔的观点到底是什么?访谈形式虽然不如完整著作更详尽和逻辑严缜,但是访谈却能一言以概括,从侧面反映主张。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认为,“波普尔有独特的学术风格----罕见的清晰表达深奥而复杂的思想,使其著作具有‘难以阅读但容易概括’和‘论证复杂但结论明确’的特征”。说实话,非政治生物,对这些并不太敏感。但对波普尔关于社会的一些展望倒是可以一观。比如,波普尔对开放社会的期望是重新理出一张一今社会当务之急的清单,像和平、防止人口爆炸,教育等。波普尔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认为这种自由是有限的,受法律道德的约束,但个人觉得波普尔的愿景和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愿景一样,都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第三辑是演讲文稿,相比前面两辑的访谈碎片,显得完整而深刻许多。《自由和知识分子的责任》一篇,“未来是开放的,由我们所有人决定。它取决于你、我、其他人、今天、明天、后天作了些什么。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又受限于我们的理念与希望、我们的期盼与恐惧。未来要看我们怎么看待现在的社会、如何评估未来的开放程度而定。”开放社会,开放未来,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个体却能汇聚巨大的力量影响它的走向。那就是,成为有责任感的一分子,努力沿着正确的道路一起向前。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曾流行过的波普尔观点,对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有意识很好,但更重要的还是践行。
-------
:
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并非关乎思考能力,而是对思考内容的选择。最明显、最普遍、最重要的关系,往往是最难发现、最少谈论的。”
“真正的价值,在于一种自觉——意识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必要的;这种自觉就隐藏在我们身边平淡无奇的生活之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