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在唐朝读后感摘抄
《假如生活在唐朝》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如生活在唐朝》读后感(一):在唐朝当个老司机
假如生活在唐朝?真的穿越回去了怎么办?废话少说,先上几个美女先。
要是有人说唐朝老婆不能乱找的,名字也不能乱叫。干什么事都要有规矩,不然小心被吊打……
有点小怕怕了不?不要怕,甩本书给你----沈清婵的《假如生活在唐朝》,分分钟教你在唐朝怎么做人。看完书就可以在唐朝横着走了。
起步价----你在唐朝给有个名字,皇帝老儿的字不能乱冲,有规矩的,起错了小心被灌猪笼。懂了规矩,有了名再起个字,再来个号,这样就很牛B了。
3公里----先上好吃的,先去柜坊取点钱(钱庄),来一碗“汤中牢丸”(水饺),再来个汤饼、胡饼,据说辅兴坊的很有名,是白居易的最爱。可惜不知道有没有重庆人爱吃的火锅?吃过“水炼犊”,据说是清炖小全牛,完全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流口水中…
5公里----好酒走起。唐朝已经有葡萄酒了,国外来的酒也不少,有一种黑酒黑似漆,据说很好喝。要是穿越回去,记得带一个漂亮的玻璃酒杯过去,在唐朝有个好杯子是身份的象征。不值钱的玻璃酒杯穿越回去说不定会成为稀世珍宝。
10公里----记得日本的茶道吗?幕府时代的日本诸国为了个茶具可以打一场杖。可见茶道在日本的重要性。然而,小日本的茶道还是跟唐朝学的。茶道之盛在唐朝是越级流行存在。不会喝茶你就OUT了。想了解唐朝的茶,你可以去看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几杯下肚都能通灵了。
50公里—进士之道。在唐朝,要想考上牛榜,首先你要上个好学校。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等,这些是最好的学校,要上这样的学校比现在上清华北大难多了,除了学识还有有身份。按现在的说法,想进这样的学校,穷人是不大可能的。看来世界的规矩一直没变过,最好的资源从来都不是为穷人准备的,农门出贵子从来都是很难的,除非打杖,这个世界重新洗牌,穷人才有机会。
100公里---美女来了。记住,在唐朝老婆只能有一个,不过妾吗就不管了,想来几个来个。不过不能把妾当成妻。这样是违法的。那个时代也要讲门当户对,取亲之前还不能看到对方长什么样。老火,是猫是狗全凭运气。还好,运气不好时还可以取个妾来弥补。取妾是可以先看货的,嘿嘿!不过女人多了要打架你要小心应付喔,还有,这也只能是有钱人玩的,没钱没老婆的定理在任何时代都是通的。
好了,在唐朝你也已经开了100公里车了,也算老司机了,《假如生活在唐朝》还有很多好玩的,我就不啰嗦了,想了解多点自己看书去吧,闪人。
《假如生活在唐朝》读后感(二):想穿越到唐朝,来预习功课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穿越梦,但是看着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黄易的《寻秦记》长大的我,又被《穿越时空的爱恋》、《步步惊心》、《甄嬛传》之类的穿越剧、宫廷剧洗脑多年的我,一直有个穿越梦!
低头看看我的体型,再想想《长安十二时辰》,或许,穿越到唐朝是个不错的主意?
那是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四海咸平、万国来朝,思想开放,不用担心饥荒饿死,不用害怕小脚缠足,不用考虑身材丰腴,可以好吃好喝好玩,顺便看看那位豪放飘逸的谪仙诗人,看看那些汪伦的那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只是……好像还有一点问题……叫个啥名比较好呢?
首先要记得避讳!
虽然唐代的文字狱事件很少听闻,但是避讳之风在隋唐时期盛行,要避国讳,也要避私讳。
先看看国讳:昞,渊,世,民,治,弘,显,旦,隆,基,亨,豫,诵,纯,恒,湛,涵,昂,炎,忱……不但字不让写,同音都不可以,于是……韩擒虎就变成了韩禽兽……
而我喜欢吃的鲤鱼沾了唐朝时国姓“李”的光,不但不让捕食,还被尊称“赤鲟公”。想一想我的红烧鲤鱼,糖醋鲤鱼,清蒸鲤鱼,糟溜鲤鱼,酸菜鱼片,鲤鱼豆腐汤……觉得有点忧伤……
而私讳一般是对祖上三代要避讳,还有上司、尊者、朋友的私讳。据说诗圣杜甫一辈子没写过海棠诗就是为了因为母亲的名字。
这小心谨慎处处避讳,于我这种没心没肺的人,难度太大啦!
再说水果,想想那“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荔枝是没什么希望了,毕竟能动用四川涪州专驿直通长安的“荔枝道”的人, 除了杨贵妃又能有几人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唉,我爱的荔枝是没什么希望了。
再看樱桃作为“早春第一果”和“鲜果第一枝”作为显示皇恩浩荡的奖赏,甚至要专门为其开宴,才有机会吃到,真是太难啦。
再想想七百年后才上了我们餐桌的辣椒,被麻辣香锅惯坏的我是无比的遗憾啊!
于是我穿越唐朝的梦想就这样被实力劝退了,但是如果你不介意,想去看看那些美丽的胡姬,尝一尝李白拿五花马千金裘换来的美酒,品一品煎茶之道……别忘了带上这本《假如生活在唐朝》预习一下功课啊。
《假如生活在唐朝》读后感(三):翻开它,开启你的穿越之旅
从最早的穿越剧《寻秦记》,到火爆一时的《步步惊心》,穿越者带我们去过秦朝,到过清朝。看惯了穿越者在古代混得风声水起的生活,羡慕嫉妒恨啊。那么假如一天,我们自己不小心来到唐朝,怎么办?嘿嘿,那赶紧入手一本《假如生活在唐朝》,装扮成真正的唐朝人,开启在唐朝的生活吧。
唐朝是盛世,穿到这里,可比远古时代强,至少不愁吃穿。唐朝以胖为美,穿到这里,不用减肥,没人嫌胖。简直就是幸福之地。
不过翻开《假如生活在唐朝》一看,发现自己得先有个名,如果用现代的,也可以,不过在唐朝可不是什么字都能拿去做名字,得避讳。分两种,避国讳和避私讳。避国讳就是指避当朝天子以及往上数祖宗七代的讳。如果犯了国讳,要受到相应处罚的。哪些字是国讳呢?渊,世,民,治,旦等等,这些字的同意字也是国讳。研究好了名字,现在咱也是有名字的人了,可以行动了。
唐朝的长安城有东西两市,开市的鼓声要打完二百下,才可以逛市场啦。想逛市场,得有钱。口袋里的人民币是不能用了。可以去当铺,唐朝的当铺最初是被和尚垄断的,真是蛮有商业头脑。不过后来就有了民办和官办两种类型了。有了钱自然就可以开启买买买,吃吃吃的节奏了。
有点饿,先吃点饭。到了店里,翻开《假如生活在唐朝》一看,在这里不能叫服务员,也不能叫小二,得叫博士。啊,难道这里打工的人学历这么高?非也非也,此博士非彼博士。来盘饺子。在这里,不能叫饺子,那时还没有这个名字,得叫汤中牢丸。这么蒸饺是笼上牢丸。而最有意思的,这些都被归在饼里面。唐代最著名的是胡饼和蒸饼。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胡饼,是外来的,是西域产的。这简直是不出国,就可以买到外国货。
吃饱饭了,想逛逛,便想找个问个路。这见人称呼不能乱叫。翻开《假如生活在唐朝》一看,见到男性,年纪大点的,可以叫老郎,老丈,或是丈人,但是不能连起来叫老丈人,哈哈,人家可是不认的。年轻的男性,可以叫郎君,也可以叫贤郎,遇见小正太嘛,就叫小郎君。看瞅好性别,再瞅好年纪,再张口称呼,问好了路,就走起。
有点渴,这里可以没有碳酸饮料,不过有茶馆,可以进去解解渴。喝了一口,直接喷了,怎么咸咸的呢?翻开《假如生活在唐朝》一看,原来这里的茶是要放盐的,这叫作煎茶。现代人喝的直接冲的茶,在这里木有啊,唐朝的茶是要用葱姜橘皮,薄荷之等,煮之百沸后才能饮用,感觉好讲究啊。
身上的钱快花完了,这可怎么办?首先没有住的地方,得买个房子。其次得买身衣服换换,最重要的是没有收入来源,得找个工作。这都是十万火急的事情,赶紧翻开《假如生活在唐朝》找找。
不过说话出来,这《假如生活在唐朝》的作者沈清婵也挺厉害的,除了在唐朝的基础生活方法,交际方法,作者还讲了许多名人趣事,民间传说,比如杜甫因避讳,就一辈子没写过海棠的诗;比如白居易因为吃到胡麻饼还写诗跟朋友说说等等。当然了,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得上学。这自古至今,都是名理。在唐代,上学,也要上个好学校,跟今天的择校一样。唐朝衣食住行,大雅大俗,统统融汇在一起。作者用穿越回唐,以现代人的眼看待唐朝,笔峰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跟着作者沈清婵,学这些措施,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唐朝人,开启自己的穿越之旅。
《假如生活在唐朝》读后感(四):假如穿回大唐盛世,美酒佳肴应有尽有,实可谓天上人间一大美事
清宫剧的泛滥,虽使梦幻穿越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相谈趣事,但若真能时空倒转,吾等可不会对穿越回清朝心甘情愿。尚且不说英俊潇洒的小鲜肉要被剃成难以描述的半秃驴,那三寸金莲也是会让诸多妙龄少女闻风丧胆;而秦汉王朝的风光无限好,更是难抵那胜似古董的文字来的折煞心扉,综上所诉,穿回秦汉亦或是清王朝,皆非明智之选,但如若梦回大唐盛世,结局可就有天壤之差。
奈何在华夏数千年封建历史中,唐王朝有如此魅力,令新时代男女都魂牵梦萦,其一:繁荣昌盛,歌舞升平的社会百态,令荣华富贵,美酒佳肴皆为搓手可得,实非痴心妄想;其二:开放先进,兼容并蓄的社会风俗令女子亦可释放个性,潇洒自如。自然大唐盛世有其繁华缘由,但若真穿越时空,也仍有诸多细节需铭记于心,不然也会有后悔莫及之遗憾,行径切实效仿,才可将唐王朝美酒佳肴一览无余。
首当其冲,应起一个既避国讳又避私讳的美名,于诗意盎然的唐朝,只需避讳:昞,渊,世,民,治,弘,显,旦,隆,基,亨,豫,诵,纯,恒,湛,涵,昂,炎,忱等国讳,和自家祖上三代名讳即可,遵循原姓,加以诗意更为美妙。接着,准备妥当一切就绪后,即要领略令后人都垂涎三尺的玉盘珍馐,吃货盛行可并非二十一世纪特权,美酒佳肴于此处才为比比皆是,美食探险家在唐王朝才能深切感知色香味俱全的无尚熏陶。
一:对得起自己胃口,即使胖的行走不便,那又何妨,胖美人于大唐盛世才为活宝
在当代,以瘦为美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一根深蒂固思想,令无数男女徘徊在美食诱惑的门槛,前进不得,退后不舍。若穿越回唐朝,何须如此费尽心机瘦骨嶙峋,敞开皮囊,大快朵颐,乐不思蜀。
想吃饼,胡饼,蒸饼,汤饼,锅里热乎着,想吃饭,稻米饭,粟米饭,黍米饭样样不少。如若实在难以选择,一碗汤中牢丸即为水饺暂做暖胃,意犹未尽时更可前往颁政坊的萧家混沌尝一尝鲜。胡麻粥,杏仁饧粥,大麦粥,桃花粥,杨花粥,地黄粥,云母粥,茗粥,防风粥等也可尽情挑选。
唐朝美食除了正餐还有水果和各种零食,想不吃成胖美人谈何容易,除了西瓜外常见当今水果,穿越在唐朝皆能品尝到,但是因为杨贵妃而身价倍增的荔枝也许就不是那么容易尝到了,还有极其珍贵的樱桃可交由家中郎君奋发图强得到天子青睐,于宫廷中带回即可。寻常百姓平凡即是福,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只要日子过得去,内心深处觉得值当即好,在这样一个以美食为天的唐朝,不管穿越为何人,都可做一个开心快乐的吃货,所以切忌不可逾越底线,欲求不满。
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穿回大唐盛世,怎可错过喝完美酒顺走杯的奇妙意境
在当今,酗酒可是难以饶恕的罪责,小则家庭不和睦,大则酒驾出车祸遗憾终生,但这一嗜好于穿越到唐王朝的人来说,可谓上辈子积了无数好生之德才得来今生这一好运。只因在唐朝,喝酒是一时尚,无论是高端雅致还是低俗卑微者皆会在茶余饭后饮上一杯,这是这个时代的精髓。
长安城内高高挂起的青旗就代表酒肆,从这一现象中就可得知,喝酒于唐王朝百姓可是无比荣耀之事,哪像如今酒吧都是开在隐晦巷子里,岂敢如此招摇。寻常男子又怎敢随心所欲喝酒,不说家中有俏美人叮咛,就是这交通法规都令人担忧,不敢放开包袱畅享美酒佳肴。
酒种类大观,可别随口抛出茅台,二锅头,五粮液,各种啤酒之类的,唐朝美酒花样更是繁多,黄酒,果酒,洋酒是为三大类,黄酒中浊酒广受好评,只因制造工艺较为粗糙,所以价格较为低廉,但切勿说其掉进了脏东西,这是要被人笑话的哦,浊酒中有自然而成的酒渣,正常沉淀物,这不,价格低廉总有点弊端嘛。
在大唐盛世,喝酒是高雅之事,可别将现代甩开粗膀子,留着大哈啦的丑陋形象带往古代,这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在这里,即使有这些行径,也要装的稍微切合时宜点才行,酒姬在此时是最为正常不过的职业,喝酒之人明晃晃的进行调戏,但可别想的如此粗鄙,调戏也需拿出真才实学来,因为酒场上多的是大文豪,大诗人借酒消愁,行酒令才为高雅文艺,穿越回去,可别露了怯,让人嘲笑没文化。
有句自嘲的话:哥喝的不是酒,喝的是寂寞,大唐盛世,文人嗜酒见怪不怪,纠其源由,大多是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只因当朝文人太多,却都以做官为此生追求,国家自然接纳不了这么多人才,于是乎无法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加上自视清高,不想同流合污的人愈来愈多,导致诗与酒成为文人雅士好友,陪他们得意,陪他们失意,陪他们过完挥毫泼墨诗情画意的一生。
如此多娇的唐朝生活,定能构起更多人的心心念念,如能阅览完《假如生活在唐朝》全书,还能领略大唐盛世的经典好茶,先天不足后天美女的蜕变之旅,甚至豪门别院的房屋装饰也能体会一二,更不用说几千年经久不变的科举制度传统文化了,宗教礼仪,文化习俗,法律制度等皆可在此感知。
沈清婵,编剧,作家,喜读历史,文风幽默风趣,擅长创作多种题材作品,《假如生活在唐朝》一书,引经据典,引人入胜,将唐代人的一生描绘的如此生动有趣,令我迫不及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穿越之旅,去真实感受一下唐代人的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假如生活在唐朝》读后感(五):公子宽衣,姑娘卸妆:不爱女装爱男装的唐朝姑娘,还擅长美颜之术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姑娘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美貌,自然要舍得在衣服和化妆品上下一番本钱啦,所以才会有“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穷”的俏皮说法。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的窈窕淑女们,是不是也会像今天的美少女一样,热衷于“买买买”呢?那时候的女孩们,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化什么样的妆容呢?
女作家沈清婵在自己的新作《假如生活在唐朝》中,为我们讲述了唐朝人的衣食住行,其中就包括了唐朝美女们的衣品和妆容。而在她幽默风趣的文字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唐。
那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沈清婵一起,穿越到煌煌大唐,去一睹唐朝仕女们的盛世美颜吧。
01 欢迎来唐朝:漂亮姑娘们流行穿什么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一个朝代,因此,可供爱美的姑娘家挑选的服装款式,自然也是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一般来说,唐朝最传统的女性服饰,是上身穿着襦衫,下身束一条短裙,胳膊上搭配着“半臂”,肩膀上披上一层薄薄的丝帛,这类服饰就被称为“襦服裙”,是唐代淑女们最常见的装束风格。
襦服裙是穿在外面的外套,至于穿在里面的内衣,则叫做“袜”。千万不要惊讶哦,因为唐朝的“袜”,可不是今天我们穿在脚上的袜子,而是指抹胸呀。
在唐朝,抹胸也可以叫做“兜肚”,是一种贴身穿的内衣,可以突出女性优美的体态和身姿。如果你想用用文艺一点的叫法来称呼它,那就可以把这件抹胸称为“合欢”——你看,是不是有了一点挑逗和暧昧的意味在里面了呢?就好像今天的情人之间,为了增加欢愉的气氛,特意穿着“情趣内衣”来求欢一样。
除了传统的华夏服饰之外,唐朝的女子们也有其他风格的服饰可供选择哟。
元稹写过这样一句诗“女为胡服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你看,从这句诗中,就能看出唐朝的开放程度了,女孩子们都热衷于穿胡人的衣服,化胡人的妆容。
这种心态,和今天的许多姑娘们追赶复古潮流,争相穿起汉服,其实是一样的。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大的自信,大家才纷纷去玩一些小众的东西——为啥呢?还不是图个新鲜呗!
不管怎么说,唐朝的姑娘们纷纷赶起了西域的时髦。所以,如果你走在开元天宝年间的长安城,就会看到许多姑娘们身上穿着非常紧身的胡服,大胆秀出自己曼妙的身体曲线,在热闹的街头来来往往。这种翻领、窄袖、紧身的胡服,就是“回鹘服”,那可是当年最流行的女装款式,如果哪个姑娘没有这么一件“回鹘服”,那就显得老土了。
回鹘是唐朝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新疆地区,他们就是维吾尔族的祖先。顾名思义,所谓的“回鹘服”,当然也就是从回鹘传到中原的服饰了。
回鹘服就有点像是紧身的连衣裙,袖子细窄,衣身宽大,下摆曳地,腰间束带,颜色大多以暖色调为主,其中以红色最为常见,在领口和袖边,还镶有宽阔的织金锦花边,作为点缀。回鹘服大多数是织锦材质,柔软保暖,在穿着的时候,还要将头发挽成“回鹘髻”的形式,用来与衣服相配,发髻上还要戴一顶小小的金冠,两鬓插上各种华丽的簪钗。
穿上回鹘服,戴上小金冠,你就是长安城里最靓的妹子。
02 公子请脱衣:奴家想穿你的衣服出门哦与其他朝代比起来,生活在唐朝的女孩子们,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至少没有那么多严苛的立法规矩束缚着。
说起来,唐朝可是一个连女人都能当皇帝的朝代呀。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可以说,武则天的出现,给唐朝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性,让社会变得更加开明,人们的思想更加宽容——女人都能坐龙椅、当皇帝了,那咱就更甭说别的了。
所以唐朝的姑娘们自然就变得大胆起来,放手追求男女平等啦。男女平等的第一步,自然是穿衣平等喽——男人能穿的衣服,我们女人也要穿!
就这样,无论宫内还是宫外、贵族还是平民,唐朝女孩身穿男式衣服和靴子的现象就变得十分常见。而且,与今天的小哥哥们在cosplay中各种阴柔的扮相不同,唐朝的女孩子们,更喜欢英气勃发的扮相哦。
据《新唐书》记载,在一次家宴中,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爱女太平公主,身穿一袭紫色的长袍,腰上围着一条玉带,头上束起男式的折巾,以一个赳赳男儿的仪态,在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载歌载舞,尽显英气。
晚唐有一首《宫词》这样写道: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诗中的“袴”,就是我们今天的裤子,而“上袍下袴”则是唐代男装的标准装束,所以诗中这位给天子打扫御床的宫女,身上所穿的正是一袭男装。
在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壁画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身穿袍袴的侍女,她们或手持盒、盘、乐器等物件,为墓主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或与其他穿襦裙女装的宫女站在一起,等待墓主人的召唤。
虽然后世有许多酸腐文人对唐代男女同服的风俗大加指责,但在我看来,“海以其博大,纳百川,而成其浩瀚。山以其厚重,历沧桑而为之雄浑”,这种巾帼风度,不正是独特的盛唐气韵的充分体现吗?
03 千万莫眨眼:老太太一分钟变成俏女郎虽然她们有时候喜欢穿着男装,大摇大摆走在外面,但说到底,女人的本质还是深深地刻在她们的骨子里的,因此,唐朝的女人,也对化妆情有独钟。
而且,唐朝的化妆术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功力最深的人,甚至把化妆术变成了美颜术,堪称是唐朝版的“美图秀秀”。
在汴州地区,有一个舞女名叫庞三娘。庞三娘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脸上有了许多皱纹。但庞三娘非常善于化妆,她先用薄薄的轻纱贴在脸上,然后再把云母和蜂蜜按照比例混合起来,轻轻地涂在轻纱上,用来修饰和遮掩脸上的皱纹。这样一来,在别人的眼中,庞三娘依然还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女。
有一次,汴州要举办一个大型的舞会,主办方派人来请大名鼎鼎的庞三娘去参加。使者来到庞三娘家里,庞三娘还没有来得及化妆,看起来就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婆,于是使者称呼她为“恶婆”,还问她庞三娘在不在家。
于是庞三娘就对那个使者说:“庞三娘是我的外孙女,现在刚好有事出去了,你明天再过来吧。”第二天,使者又登门拜访,庞三娘已经化好了妆,正坐在家里等着他。使者丝毫没有察觉昨天和今天见到的是同一个人,他对庞三娘说:“昨天娘子不在家,我只见到了娘子的外祖母。”
正是因为庞三娘有如此神奇的化妆术,民间才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卖假脸贼”。前段时间因为忘记打开相机的美颜功能而出丑的乔碧萝殿下,要是能有庞三娘一半的化妆功夫,哪还用得着担心没开着美颜相机啊,只要记得把妆画好,一切都没问题啦。
那么,唐朝这神奇的化妆术,有哪些步骤呢?
首先当然是打底了。在唐朝,女孩用来敷脸的东西是铅粉,也被称为“粉锡”或“铅华”,是我国最古老的化妆品之一。有一个成语叫做“洗净铅华”,其实说的就是女孩卸妆。敷铅粉就和今天的女孩涂美白霜差不多,把一层薄薄的铅粉,均匀地拍在脸上,既可以美白柔肤、提亮肤色,还可以起到遮斑淡痕的效果。
打底之后,就该抹胭脂了。胭脂也叫“焉支”,是由汉代的张謇从西域引进中原的。《五代诗话》曰:“北方有焉支山,山上有花名红蓝,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妆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
焉支山也叫胭脂山,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极为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越过此山远征匈奴,兵锋直抵祁连山脉。随后,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彻底将匈奴赶过了祁连山。
于是,在史书中就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到了隋唐时期,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爱美的女孩们对这种化妆品都爱不释手。在《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这段话就是说,在炎热的大夏天,爱美的杨贵妃还在脸上抹了很多胭脂,而杨贵妃又是个胖美人,非常爱出汗。她一出汗,脸上的胭脂就把汗水都染成了红色。
抹完胭脂,下一步就该画眉毛了。在唐代,描眉的风气非常盛行,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十分流行描眉。
当时流行的眉毛的样式有很多种,据唐史记载,唐明皇曾令画工绘制十眉图:一曰鸳鸯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十曰倒晕眉。
眉毛画完之后,就该贴花钿了。所谓“花钿”,其实就是唐代的妇女在眉毛之间的一种装饰。而用来做花钿的材料也有很多,什么金箔、鱼腮骨、螺蛳壳、云母片,甚至就连蜻蜓的翅膀都能拿来做花钿。
说起花钿的流行,与一代才女上官婉儿脱不开干系。据说,有一次上官婉儿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随手抄起一个杯子,朝上官婉儿扔了过去,正好打在她的额头上,留下了一点疤痕。
上官婉儿虽然豪爽不羁,但骨子里毕竟还是个姑娘,也爱惜自己的容貌,于是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薄薄的云母片剪成一片片花钿,贴在自己的额头上,用来掩饰疤痕。
宫中其他女子看见后,觉得这样打扮很漂亮,于是纷纷效仿。再后来,贴花钿的妆容流入民间,就变成了唐朝的一个流行趋势。
最后一步,就是涂唇脂了。在现代女孩的化妆盒里,口红是不可或缺的,而在唐朝也一样。唐朝的口红叫“唇脂”,是由朱砂融合动物的油脂制成的,色彩非常明艳。《齐民要术》里就记载了一种制唇脂的方法:在牛髓或牛脂中,加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小火文煎而成,然后掺加熟朱砂,最后将其拌匀。
唐朝女子点唇的式样有很多种: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光是这些极富中国风的唇脂名字,就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按照唐朝的审美,最完美的唇形,应该像樱桃那样纤小鲜艳,于是,妇女们为了达到樱桃小口的效果,在点唇的时候,通常先用铅粉涂抹整个嘴唇,然后再以唇脂点出嘴唇。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改变嘴型的效果——嘴唇厚的,可以点成薄的,嘴唇大的,可以点成小的——这种神奇的化妆术,真可谓是“手动美颜”了。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